《游云灵观》
时间: 2025-01-01 12:4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云灵观
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 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 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 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 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 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 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 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 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 吾其炼仙骨,玉京摘蟠桃。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虽然独特耸立,但从远处看并不显得雄伟。 经过三次休息,到达云端,才知道它的高耸。 大江像一条线一样被分开,众多山峰环绕四周。 溪谷大致可以辨认,绿树都像是蓬蒿。 不知何时,穿着羽衣的人来此,钓取海中的巨鳌。 盛衰变化只在瞬间,古老的房屋风声萧萧。 元和年间有遗留下来的石刻,双旌代表着时尚。 想象中在那里饮酒清旷,优美的诗句如同春酒般醇厚。 万世都一样孤独,名字只是空洞的喧嚣。 我将要修炼仙骨,到玉京去摘取蟠桃。
注释
- 兹山:此山,指云灵观所在的山。
- 三休:多次休息,形容山极高。
- 大江分一线:形容江河在山间狭窄如线。
- 羽衣:指道士或仙人。
- 海上鳌:传说中的海中巨鳌,象征仙境。
- 元和遗刻:指元和年间留下的石刻。
- 双旌:古代官员的仪仗,这里指代官方或时尚。
- 春醪:美酒。
- 玉京:道教中的仙境。
- 蟠桃:道教中的仙桃,象征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道教文化的浓厚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云灵观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盛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云灵观为线索,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一句,通过“三休”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山的高耸入云。而“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壮阔的山川景象。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羽衣”、“海上鳌”等道教元素的运用,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盛衰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此山虽然独特耸立,但从远处看并不显得雄伟。
- 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经过三次休息,到达云端,才知道它的高耸。
- 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大江像一条线一样被分开,众多山峰环绕四周。
- 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溪谷大致可以辨认,绿树都像是蓬蒿。
- 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不知何时,穿着羽衣的人来此,钓取海中的巨鳌。
- 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盛衰变化只在瞬间,古老的房屋风声萧萧。
- 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元和年间有遗留下来的石刻,双旌代表着时尚。
- 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想象中在那里饮酒清旷,优美的诗句如同春酒般醇厚。
- 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万世都一样孤独,名字只是空洞的喧嚣。
- 吾其炼仙骨,玉京摘蟠桃:我将要修炼仙骨,到玉京去摘取蟠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江分一线”,将大江比作一线,形象地描绘了江河的狭窄。
- 拟人:如“古屋风颾颾”,将风声拟人化,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
- 对仗:如“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云灵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盛衰的感慨和对永恒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兹山: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 大江:象征着壮阔的自然景观。
- 羽衣:象征着道教文化中的仙人。
- 海上鳌:象征着仙境和长生不老。
- 玉京:象征着道教中的仙境。
- 蟠桃:象征着长生不老和仙境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休出云际”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很高 B. 山很远 C. 山很美 D. 山很险
-
诗中“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一句,涉及了哪个文化元素? A. 佛教 B. 道教 C. 儒家 D. 伊斯兰教
-
诗中“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一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永恒 B. 孤独 C. 喧嚣 D. 遗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川景色,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诗词对比:
- 王灼《游云灵观》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王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盛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