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用晏词韵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7 23:20:38

每到秋来,叮咛几遍。

明春依旧重相见。

乱花开处最迷人,可能错认桃花面。

雨后新晴,堂前旧燕。

呢喃只向云中转。

等閒换却主人翁,雕梁不复年时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每到秋来,叮咛几遍。明春依旧重相见。乱花开处最迷人,可能错认桃花面。雨后新晴,堂前旧燕。呢喃只向云中转。等閒换却主人翁,雕梁不复年时院。

白话文翻译:

每当秋天来临,我总是叮嘱几次。明年春天还会再相见。在那繁花似锦的地方最为迷人,或许会错认桃花的面容。雨后初晴,堂前的旧燕子又回来了。它们的呢喃声只在云中飘转。时光荏苒,主人早已更换,雕梁上再也不见往年的庭院。

注释:

  • 叮咛:反复叮嘱、提醒。
  • 明春:明年春天。
  • 乱花开处:形容花朵繁茂、色彩纷呈的地方。
  • 桃花面:比喻桃花的美丽面容,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 雨后新晴:指雨后的晴天,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 旧燕:指以前的燕子,常常用以象征旧日的回忆。
  • 主人翁:指庭院的主人,或隐喻生活的主角。
  • 雕梁:指雕刻精美的梁,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滨,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程滨在秋冬交替之际创作的,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情景与春天的期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变化的无奈。开篇即以“每到秋来,叮咛几遍”为引,仿佛在诉说着每年秋冬交替时的无尽思绪。在这些简单的日常叮咛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情与情感的牵绊。

“乱花开处最迷人,可能错认桃花面”一句,生动描绘了秋天的花海之美,然而在美丽的外表下,却藏着岁月的无情。诗人通过“桃花面”的比喻,既表现出自然之美,也暗含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接着,诗中提到“雨后新晴,堂前旧燕”,这不仅是对秋冬寒冷的对比,更是对春天温暖的渴望。燕子回归,带来了生机,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延续。

最后两句“等閒换却主人翁,雕梁不复年时院”,则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息。虽然场景依旧,但人事已非,昔日的主人翁已不再,留给世人的只有空荡荡的庭院与雕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到秋来,叮咛几遍。 - 表达了秋天的到来,伴随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叮嘱。
  2. 明春依旧重相见。 - 预示着春天的再来,这种循环让人充满期待。
  3. 乱花开处最迷人,可能错认桃花面。 - 描绘了秋天花开之美,潜藏着误认与错过的哀愁。
  4. 雨后新晴,堂前旧燕。 - 以燕子回归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5. 呢喃只向云中转。 - 燕子的呢喃声只在空中飘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所归依。
  6. 等閒换却主人翁,雕梁不复年时院。 - 最后总结,尽管景物未变,生活的主角却已更替,感叹岁月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面比作美丽女子,生动形象。
  • 拟人:燕子的呢喃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隐含着凋零与逝去。
  • 乱花:代表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美好回忆。
  • 旧燕:象征着归属与温暖,同时也是对过去的怀念。
  • 雕梁: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与人情世故,反映了生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春”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秋天
  2. “乱花开处最迷人”中“乱花”主要指什么?

    • A. 枯萎的花
    • B. 繁茂的花
    • C. 只开一朵的花
    • D. 只有叶子的植物
  3. 诗中提到的“旧燕”在象征什么?

    • A. 旧时的回忆
    • B. 新来的朋友
    • C. 未来的希望
    •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程滨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纠葛,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瞬间。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的回忆,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