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堂山》
时间: 2025-01-04 08:0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兹山曾两登,契阔十年越。
风景岂殊旧,古木半摧伐。
仙去地犹灵,龙潜神讵歇。
浩气荡太虚,河山坐出没。
幽歌步泉水,春怀与活活。
羽客煮松花,晚来消酒渴。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我曾经两次登临,离开已有十年。
风景怎会和以前不同,古老的树木已经被砍伐了一半。
仙人已经离去,但这地方依然灵秀,
龙神虽潜藏,但神韵却未曾停歇。
浩荡的气势荡漾在广阔的天空中,
河山的形态在时光中变幻。
我在泉水边唱着幽幽的歌,
春天的思绪与活泼的水流相伴。
那位羽客正在煮松花,
暮色降临时,他渴望消解酒意。
注释
- 兹山:此山。
- 契阔:相隔很远,指与山的重逢间隔了很长时间。
- 伐:砍伐。
- 仙去:仙人离去,指神仙的踪迹已不再。
- 龙潜:龙神隐匿。
- 浩气荡太虚:豪情壮志荡漾在天空中。
- 幽歌:悠扬的歌曲。
- 羽客:指道士、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蓘,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擅长抒情与写景相结合,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李蓘的诗风清新俊逸,受到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石堂山》写于李蓘对曾经游历的怀念之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山川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以及对往日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石堂山》是一首抒情而深刻的诗,透过李蓘的笔触,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人类情感的细腻。诗的开头提到“兹山曾两登”,显示出诗人与山之间的深厚情感,而“契阔十年越”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令人不禁感慨。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旧日风景与如今景象,体现出自然的无常和人类的无奈。
诗中对自然的描绘既有细腻的观察又充满了哲思,尤其是“仙去地犹灵,龙潜神讵歇”这一句,表现了即使在神仙离去之后,仍然能感受到这里的灵气,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幽歌步泉水”与“羽客煮松花”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在时光与自然的交融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是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优雅生活方式的向往,展示了李蓘深邃的思想与独到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山曾两登:此句说明作者曾两次游览此山,表达了对山的深厚感情。
- 契阔十年越:与山的重聚经历了十年的间隔,暗示时间的流逝。
- 风景岂殊旧:询问风景是否与往日不同,表现出对变化的关注。
- 古木半摧伐:古木被砍伐一半,显现自然遭受破坏的无奈。
- 仙去地犹灵:即使仙人已去,此地依然充满灵气,显示出自然的韵味。
- 龙潜神讵歇:龙神隐伏,神灵似乎从未离去,传达出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
- 浩气荡太虚:浩荡的气息在空中荡漾,表现出气势的壮阔。
- 河山坐出没:山河的形态在时光中变幻,象征着自然的无常。
- 幽歌步泉水:在泉水边吟唱幽幽的歌,展现诗人的闲适与雅致。
- 春怀与活活:春天的情怀与泉水相伴,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羽客煮松花:道士正在煮松花,暗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 晚来消酒渴:傍晚时分,想借松花消解酒意,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浩气荡太虚”,将气势比作荡漾的水流,形象生动。
- 对仗:如“幽歌步泉水,春怀与活活”,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龙潜神讵歇”,赋予龙神以人的特性,增加了意象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石堂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当前生活的珍视,展示了李蓘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古木:代表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积淀。
- 仙人/龙:象征着超然的精神与理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灵动,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松花:代表自然的馈赠与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堂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蓘
C. 杜甫 -
在诗中,诗人提到“古木半摧伐”,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古木依然茂盛
B. 古木被砍伐了一部分
C. 古木已经消失 -
诗中提到的“羽客”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道士或仙人
C. 画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的山水诗作,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蓘《石堂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李蓘则着重于自然景观的变化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李蓘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