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夕酒醒
四弦才罢醉蛮奴,
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
一枝寒泪作珊瑚。
白话文翻译
春夜里我刚刚醒酒,
四弦琴声才刚停息,
那醇香的美酒仍在翠色的炉子上弥漫。
夜半时分醒来,蜡烛已经烧得很短,
只剩下一枝寒冷的泪水,像是珊瑚般晶莹。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弦:指琴,通常是古琴,象征音乐和情感。
- 醉蛮奴:醉意朦胧,蛮奴指的是演奏者或饮酒者,表现出醉后的状态。
- 醽醁:美酒,醇厚的酒香。
- 翠炉:指盛放酒的器具,翠色的炉子。
- 红蜡:红色蜡烛,夜里照明的工具。
- 寒泪:冷泪,表达夜晚的孤独感。
- 珊瑚:用来形容泪水的晶莹剔透。
典故解析
无特定的典故,但诗中涉及的酒、乐器、蜡烛等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孤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5年-883年),字景纯,号桐庐,晚唐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丽,常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立见解。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反映出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春夕酒醒》创作于唐代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时期。作为一名文人,皮日休通过饮酒作乐来逃避现实,表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春夕酒醒》是一首通过夜晚饮酒后醒来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诗中“醉蛮奴”与“醽醁馀香”的描写,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春夜的温暖氛围,酒香四溢,琴声悠扬,令人陶醉。然而,随着“夜半醒来红蜡短”的出现,诗人的醉意渐渐消散,现实的孤独与无奈又浮现出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转折。
诗中“寒泪作珊瑚”的意象,透出一种清冷的悲伤,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幅春夜的画面,既有酒醉后的欢愉,又有清醒后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弦才罢醉蛮奴:诗人刚刚享受完酒后,伴随着琴声,表现出一种醉意朦胧的状态。
- 醽醁馀香在翠炉:美酒的余香弥漫在翠色的酒炉上,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夜半醒来红蜡短:夜半时分,诗人醒来,蜡烛已然短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寂寞的感受。
- 一枝寒泪作珊瑚:寒冷的泪水如同珊瑚般晶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珊瑚,突出泪水的晶莹剔透,象征着内心的悲伤。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夜的饮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夕:春天的夜晚,象征着美好和温暖。
- 酒:代表欢愉和忘忧,却也暗示着孤独与无奈。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寒泪: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醉蛮奴”指的是什么?
A. 演奏者
B. 酒
C. 春夜
D. 寂寞 -
诗中提到的“红蜡”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悲伤
C. 时间的流逝
D. 美好回忆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皮日休的《春夕酒醒》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在饮酒后的孤独感,李白的诗更显洒脱和豪放,而皮日休则表现出更多的细腻和惆怅。两者都通过饮酒来表现对生命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
- 皮日休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