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宋州
作者: 李端 〔唐代〕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睢阳城被敌人攻陷的日子,外面没有救援的兵来。乱世中忠臣都死去,而明主却只能在此感叹哀伤。荒郊野外春草遍地,曾经的战场上野花盛开。想要为将军痛哭,却发现东流的河水再也无法回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商丘。
- 陷虏:被敌人攻陷。
- 外绝:外面的援军断绝。
- 忠臣:忠于国家或主君的臣子。
- 故垒:旧时的战场,战役留下的痕迹。
- 将军:此指战死的将领。
- 东流水不回: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忠臣”和“清明主”,反映了历史上忠臣为了国家而死的悲惨命运。“东流水不回”常用于表达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一种无奈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战乱中的悲痛和对国家的忠诚,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战乱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等动荡时代,诗人感受到社会的混乱与忠臣的无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臣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过宋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古诗,李端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臣的哀悼和对历史无法回头的无奈。诗的前两句通过直接叙述描绘了一个国家陷入困境的图景,表现出战争带来的惨烈和无情。接下来的几句则用春草和野花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映衬出往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诗中“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充满了惋惜和悲凉。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李端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刻思想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
描绘了睢阳城被敌军攻陷的景象,外面的援军已断绝,显示出绝望的局面。 -
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在动荡的时代,忠诚的臣子都已陨落,明主只能感到悲哀,反映了忠臣难以立足的悲剧。 -
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
荒郊中春草生长茂盛,曾经的战场上却开满野花,意在突出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无情。 -
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表达了对将军的深切怀念,却感叹时间如东流的河水般一去不复返,暗示历史的无法挽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东流水,表现出对流逝的无奈。
- 意象:通过春草、野花、东流水等意象,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对忠臣的追思。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现了对忠臣的哀悼和对历史无法回头的感慨,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李端通过这种情感表达,展示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睢阳:象征着战乱中的痛苦和悲惨。
- 春草:暗示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无情。
- 故垒:代表着过去的战斗和牺牲。
- 东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法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睢阳”是指哪里?
- A. 河南
- B. 浙江
- C. 四川
-
诗中的“东流水不回”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对未来的期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和无奈
- C. 对时间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忠臣”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忠诚的精神
- B. 战斗的勇气
- C. 个人的利益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端《过宋州》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中的悲哀,李端更侧重忠臣的无奈,而杜甫则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两者在情感表达和历史关注上有共通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