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
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
白话文翻译:
在邠郊泉水流动的地方,落日照耀着城楼。
羊和马都很充足,水草丰盈,羌族和胡人的帐篷密集。
猎鹰飞越海岸线,传递箭矢让边州的人心生畏惧。
今年为什么要归朝廷呢?又要去拜见侯爷了。
注释:
- 邠郊:指的是邠州,今陕西省一带,地理位置。
- 泉脉动:泉水流动,形容自然景象。
- 落日: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乡愁。
- 羊马:指牲畜,象征着边疆的富饶。
- 羌胡:指羌族和胡人,边疆民族。
- 帐幕稠:形容帐篷很多,反映出边疆生活的繁忙。
- 射雕:指猎鹰,象征勇猛。
- 怯边州:边州的人因战争或外族的威胁而感到害怕。
- 归朝:返回朝廷,表明官员的职责和身份。
- 拜侯:拜见侯爵,表示对封建体制的屈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季长,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关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身处于边疆,目睹了边民的生活与战事的纷扰,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归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边头作》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唐代边疆的自然景观与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夕阳西下,泉水潺潺的宁静景象,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羊马丰盈,水草充足,展现了边疆的富饶与生机。然而,这种安宁并没有持续太久,紧接着出现的“羌胡帐幕稠”则暗示了边疆生活的复杂性,羌族和胡人的存在让边境生活充满了不安和危机。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一句则展现了边疆的紧张气氛,猎鹰象征着勇猛和不屈,而箭矢的传递则意味着战斗的迫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边疆生活的两面性,既有丰饶的自然资源,又有战争的阴影。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归朝的思考与无奈,尽管身处边疆,仍需向朝廷请安。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身份的束缚与责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边疆的生活状态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结合,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景象,泉水流动,落日映照着城楼。
-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描写边疆的富饶,牲畜充足,水草丰美,然而帐篷的密集暗示了外族的威胁。
-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猎鹰飞越海岸,传递箭矢,暗示边疆的战争气氛。
- 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诗人思考归朝的原因,表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形成对称美感。
- 比喻:将猎鹰视为勇猛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排比:通过列举边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繁荣与紧张并存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自然的富饶,又有外族的威胁,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整体情绪在宁静与紧张之间游走,深刻揭示了边塞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乡愁。
- 羊马:象征着富饶的边疆生活。
- 羌胡:暗示外族的威胁与战争的不安。
- 射雕:象征勇气与战斗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羌胡”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苗族
C. 羌族和胡人
D. 藏族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边疆生活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的“射雕”象征着什么? A. 宁静
B. 战斗与勇气
C. 富饶
D. 归乡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塞下曲》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疆的壮丽与辽阔,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壮美。
- 高适的《塞下曲》则更加强调了边疆士兵的英勇与战斗精神,展现出不一样的边塞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