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寅夏五月廿四日对雨
出门仍苦雨,岂复辨朝曛。
白日不照地,青山都入云。
江沤元自湿,杜宇岂堪闻。
喜有张公子,相过共校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在壬寅年的夏天,五月二十四日,正值雨季。出门时仍然下着苦雨,怎么能分辨清晨的昏暗呢?阳光无法照耀大地,青山都被云雾笼罩。江水本来就湿润,杜鹃鸟的哀鸣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幸好有张公子相遇,我们可以一起交流学问。
注释:
- 仍:依然,仍旧。
- 苦雨:指的是连绵不断的雨,给人带来烦恼。
- 岂复辨:怎么能再分辨,意思是说在这样的天气下更难判断。
- 白日不照地:白天的阳光照不到地面,形容阴雨天气。
- 青山都入云:青山被云雾遮住,描绘了雨天的景象。
- 江沤元自湿:江水本身就湿润,形容水边湿气重。
- 杜宇:指杜鹃鸟,常以其哀鸣而闻名。
- 相过共校文:与张公子相遇,一起交流学问。
典故解析:
- 杜宇:在中国文化中,杜鹃鸟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其鸣叫声常常让人感到忧伤,常出现在诗词中。
- 张公子:诗中提到的张公子可能是历史上某位文才出众的青年,具体身份无从考证,但这表明诗人渴望与有才之士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著称。贝琼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表达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夏季,描绘了多雨的天气,表明诗人对阴沉天气的无奈与对友人相见的喜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夏雨带来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以“出门仍苦雨”入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连绵雨季的不满。接着,诗人用“白日不照地,青山都入云”描绘了雨天的阴暗与压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忧郁的气氛中。
而“江沤元自湿,杜宇岂堪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江水的湿润和杜鹃鸟的悲鸣相互交织,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最终,诗人却在“喜有张公子,相过共校文”中找到了慰藉,表明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仍然能够带来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令读者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美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仍苦雨:开头一句直接切入,展现出诗人的处境。
- 岂复辨朝曛:在这样的天气下,辨别时间变得困难。
- 白日不照地:形象描绘了白天的阴暗。
- 青山都入云:强调了雨天的压抑感,青山隐没于云雾之中。
- 江沤元自湿:江水的湿润感与天气相呼应。
- 杜宇岂堪闻:杜鹃鸟的哀鸣让人感到愁苦。
- 喜有张公子:转折,带来希望与温暖。
- 相过共校文:友情的交流给诗人带来了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将江水、杜鹃鸟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不少句子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雨天,表达了诗人对苦闷天气的无奈以及在友人陪伴下获得的慰藉,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雨:象征艰难的环境和不快的心情。
- 青山:通常象征坚韧与永恒,但在这里却被雨云遮蔽,表现出一种压抑感。
- 杜宇:代表忧伤的情感,常与失去、孤独相联系。
- 张公子:象征着友情与知识的交流,带来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公子”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一位文人
- C. 诗人自己
- D. 不确定
-
诗人对雨天的态度是?
- A. 喜悦
- B. 无奈与烦恼
- C. 忽略
- D. 冷漠
-
“青山都入云”中,青山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自然的壮丽
- C. 心情的压抑
-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以雨为主题,表现诗人的感受与情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与《壬寅夏五月廿四日对雨》:两首诗都涉及了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但李白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贝琼的作品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及友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贝琼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意人生: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