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时间: 2025-01-06 14:05:44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白话文翻译

回忆过去的除夕夜,我见到你在花烛前欢庆。
今夜我为你祝福,重温这新年之际的情景。
在寂静的地方我轻声哭泣,空荡的房间在月光下我独自入眠。
心中伤感的小儿女,在火堆边嬉戏打闹。

注释

  • 岁除夜:指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 花烛:指除夕夜点燃的烛火,象征着团圆和新年庆祝。
  • 祝文:新年祝福的文辞。
  • 闲处:指安静的地方。
  • 低声哭:在寂静中轻声哭泣,表达了内心的悲伤。
  • 空堂:指空荡荡的房间,表现孤独感。
  • 撩乱:小儿女在火堆旁嬉戏,打闹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岁除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古人常常在除夕夜团聚、辞旧迎新。此诗通过回忆过去的欢庆场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伤感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一生作品丰盛,风格多样,以写人情为主,常表现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稹的晚年,正值其人生中多次经历丧失与孤独之际。诗中充满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除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元稹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通过“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团圆场景。对比于后面的孤独,“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年岁过去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在诗中,火堆和小儿女的嬉戏象征着温暖与无忧,而诗人却因失去而感到悲伤。整首诗在节日的背景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元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令读者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个人的孤独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岁除夜:开篇便引入主题,唤起对往年除夕的回忆,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见君花烛前:花烛象征着团圆与庆祝,诗人曾在此情境中感受到亲密与愉悦。
  • 今宵祝文上:虽然今夜依旧有祝福,但情境已然不同,增加了悲伤的层次。
  • 闲处低声哭:孤独的环境下,诗人内心的悲痛愈发显露。
  • 空堂背月眠:在空荡的房间中,月光照耀下的孤独感更加明显。
  • 伤心小儿女:小儿女的嬉戏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反差,突显出孤独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的喜悦与现在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花烛、空堂、火堆等意象交织,构建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 拟人:小儿女的嬉戏仿佛在嘲笑诗人的孤独,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除夜》通过对节日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失去后的孤独,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感悟到在欢庆背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与情感。

意象分析

  • 花烛:象征着团圆与新年,充满温馨的祝福。
  • 空堂:代表孤独与冷清,形成对比。
  • 小儿女:象征童年无忧的快乐,反衬出诗人的伤感。
  • 火堆:象征温暖与生活的希望,同时也与诗人的孤单形成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回忆的是什么夜晚?

    • A. 中秋夜
    • B. 除夕夜
    • C. 元宵夜
  2. 诗中的“花烛”象征什么?

    • A. 伤感
    • B. 团圆与庆祝
    • C. 分离
  3. 诗里小儿女的表现如何?

    • A. 安静
    • B. 忧伤
    • C. 嬉戏打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除夕》:同样描绘节日情景及个人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反映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除夜》与《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在节日时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后者则更直接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示了节日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