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吹客樯,节物叹遐方。
岁事忽云暮,吾行殊未央。
霜清汉水绿,日落楚山苍。
此去三巴路,无猿亦断肠。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动着我的船帆,感叹着节令的变化和远方的亲人。岁月转眼间就到了傍晚,我的旅程却依然没有尽头。霜冷清澈,汉水依旧碧绿,夕阳映照着楚山变得苍茫。这次去三巴的路上,纵使没有猿啼,也让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樯: 船桅,用于撑起船帆的竖杆。
- 节物: 指节令和物候。
- 云暮: 形容时间的流逝,天色渐暗。
- 未央: 意为尚未结束,旅途还远。
- 霜清: 指霜冷而清澈,形容秋天的天气。
- 楚山: 指楚地的山,常用来象征故乡。
- 三巴: 古地名,位于今四川一带。
典故解析:
- 三巴: 代表远行的目的地,历史上三巴地区以其风景秀丽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常被文人所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爱国者。他的诗风以豪放激昂为主,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思考。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故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秋风》创作于陆游晚年,他时常游历于江河湖海之间,感受到深秋时节的萧瑟与孤独。诗中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他身处异乡的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陆游的《秋风》以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及其所引发的内心感受。开篇的“秋风吹客樯”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秋风瑟瑟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节物叹遐方”则通过对节令变换的叹息,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岁事忽云暮,吾行殊未央”正是陆游对自己人生旅程的思索,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霜清汉水绿,日落楚山苍”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清冷与苍凉,意象之间的对比使得情感更为深邃。
最后一句“此去三巴路,无猿亦断肠”揭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纵然没有猿啼的声音,但内心却充满了惆怅的情绪。这种孤独与思乡之情是陆游在诗中反复探讨的主题,表现出他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吹客樯: 秋风吹动着旅人船上的桅杆,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氛围。
- 节物叹遐方: 对于季节的变换,发出感叹,显示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岁事忽云暮: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是黄昏,表现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吾行殊未央: 自己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表达出一种未尽的惆怅。
- 霜清汉水绿: 描写秋天的寒冷与河水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
- 日落楚山苍: 夕阳西下,楚山在暮色中显得苍茫,增添了孤独感。
- 此去三巴路: 旅途的去向是三巴,暗示着对远方的向往和无奈。
- 无猿亦断肠: 即使没有猿声,也无法抑制内心的伤感,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例如“岁事忽云暮,吾行殊未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秋风”、“霜清”、“日落”等意象,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孤独和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 象征季节的变迁,带来孤独感。
- 樯: 船桅,象征着旅途中的漂泊。
- 霜: 代表寒冷与清澈,寓意内心的冷清。
- 汉水: 代表家乡的河流,寄托对故土的思念。
- 楚山: 象征故乡的山水,增添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秋风一开始吹动的是哪个物体?
- A. 船帆
- B. 樯
- C. 大树
- D. 远山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此去三巴路”指的是__的方向。
-
判断题: 诗中没有提到“霜”这个意象。(对/错)
答案:
- B. 樯
- 三巴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风》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陆游更多表现出孤独的旅途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两者在情感的深度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绪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