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湘西感怀》
时间: 2025-01-14 21:04:16意思解释
一萼红 湘西感怀
原文展示:
向湘西。似干戈隔世,消息楚云迷。山静苗疆,人亲汉腊,来认当日藩篱。渐京邑苍茫浪卷,更念那江左百重堤。润碧溪山,乱红城郭,都衬狂蹄。才是国家新造,却伤心万户,又见流离。传野旌旗,临风鼓角,行趁芳草雄奇。便扶起中原红萼,倩珍重还与好风俱。定有骑吹远闻,复我邦畿。
白话文翻译:
向湘西的方向望去,仿佛战乱让人隔世,消息如迷雾般笼罩着楚地。山静谧,苗族的家乡,汉族的节庆,让人想起当年的边界。渐渐地,京城已经苍茫,波涛汹涌,更让我怀念江南的重重堤坝。润泽的溪水和山峦,交错的红色城郭,都衬托出那狂奔的马蹄。如今国家新生,然而却让人伤心的是万家流离。战旗飘扬,鼓声震天,走过芳草地,气势恢宏。便把中原的红萼扶起,希望能和风景一样珍重。定会有笛声远传,带回我那片土地。
注释:
- 干戈:指战争和武器。
- 楚云迷:形容信息模糊不清,像被云雾遮蔽。
- 苗疆:指苗族居住的地区,常常与汉族形成对比。
- 藩篱:指国界或边界。
- 京邑:指京城,即当时的政治中心。
- 流离:指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人们。
典故解析:
- 江左百重堤:指长江南岸的堤坝,象征着江南地区的繁荣与安全。
- 中原红萼:象征着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情感,红萼也可以看作是对故土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陆一,近代诗人,以其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交织。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变革与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前景的忧虑。
诗歌鉴赏:
此诗以湘西为背景,着重描绘了因战争而产生的思绪与情感。诗人在对故土的思念中,透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山川、民族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山静苗疆,人亲汉腊”一句,展现出诗人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同时,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润碧溪山,乱红城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时代的悲欢离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外,最后的“定有骑吹远闻,复我邦畿”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信心与期盼,情感强烈而深邃。
诗词解析:
- 向湘西:开篇直接点明地理背景,营造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 似干戈隔世:用“干戈”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加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 山静苗疆,人亲汉腊:描绘出和平时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民族间的融合。
- 渐京邑苍茫浪卷:表达了对京城变迁的感慨,暗示社会动荡的影响。
- 才是国家新造,却伤心万户:在新生的国家中,诗人却看到的是无数家庭的悲惨命运。
- 便扶起中原红萼:象征着对故乡文化的珍视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干戈隔世”比喻战争的破坏性。
- 对仗:如“润碧溪山,乱红城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行趁芳草雄奇”,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感慨。通过对湘西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命运,表现出诗人对于民族团结与国家复兴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湘西:象征着故乡与文化根基。
- 干戈:战争的象征,代表痛苦与离别。
- 碧溪山:象征自然之美,宁静与和谐。
- 红萼:象征着文化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苗疆”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地区?
- A. 汉族
- B. 苗族
- C. 藏族
- D. 壮族
-
“流离”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旅行
- B. 战乱导致的失去家园
- C. 自然灾害
- D. 生活贫困
-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绝望
- B. 对国家复兴的信心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他人的嫉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虽然两者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故乡与国家的深刻思考。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王陆一则是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下诗人的不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