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
时间: 2025-01-17 09:3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 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
作者: 薛时雨〔清代〕
古墙东。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曾经过画阑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粱空。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白话文翻译
在古墙的东面,我看见一枝清新而挺拔的花朵,它的花瓣在风中摇曳,却没有随风飘落。这是佛国的因缘,山间的点缀,雪后园林中绽放着鲜艳的红色。曾经在画阑边精心培植,独自挺立,等待着主人归来。它的艳丽超过了朱樱,珍贵胜过绛蜡,色泽比青松更为迷人。多少名园别馆,令人感叹沧桑已过,昔日繁华已成空。七尺高的珊瑚,千林中的锦绣,繁华都归于狂蜂乱舞。最难得的是这颗丹心,耐得住冰霜,与这位君子同在。我任凭蓬蒿没落,小径迷失,黄昏的月光朦胧。
注释
- 濯濯:形容花朵清新而鲜亮。
- 佛国因缘:指与佛教有关的缘分,暗示花的纯洁。
- 朱樱:樱桃花,形容花色艳丽。
- 绛蜡:指红色的蜡烛,形容花的珍贵。
- 狂蜂:指蜂群,暗指浮华繁盛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时雨,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处旧宅,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怀念,借助一枝竹的生长,表达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孤独坚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枝竹子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思考。开头描绘古墙东的竹子,清新而不随风摇落,暗含一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在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朱樱”、“绛蜡”、“青松”,将竹子的美丽与其他花木进行对比,突显其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慨,“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梁空”,表达了人事如梦,时光难留的主题。诗的最后,诗人把目光投向竹子所承载的坚韧品质,强调“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表明即便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墙东:指旧宅的东侧,设定了诗的场景。
- 见一枝濯濯:看到一枝鲜亮的竹子,象征希望与生命力。
- 摇落不随风:竹子在风中摇曳,却不随风飘零,表现其坚韧。
- 佛国因缘:与佛教的因缘相关,暗示竹子的纯洁。
- 山家点缀:山间的小点缀,显示自然的美好。
- 园林雪后殷红:雪后园林红色鲜艳,象征生命力的恢复。
- 曾经过画阑培植:提到过去的精心照料,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挺孤芳留待主人翁:竹子独自高立,等待主人归来,显露孤独。
-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竹子之美胜过樱花与红蜡,强调其独特价值。
- 多少名园别馆:感叹曾经繁华的园林如今空无一人。
- 七尺珊瑚:比喻竹子高大如七尺珊瑚,象征生命的坚韧。
- 千林锦绣:形容自然景色的美好,却与竹子形成对比。
- 繁华都付狂蜂:繁华景象已归于混乱,表达人生的无常。
- 最难得丹成粒粒:竹子坚韧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 耐冰霜节与此君同:与竹子共同承受冰霜,强调坚韧。
- 一任蓬蒿没径:放任杂草覆盖小径,表现诗人对世事的无奈。
- 黄月濛濛:描绘黄昏时分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七尺珊瑚”,强化其美丽与高大。
- 对仗:如“艳夺朱樱,珍逾绛蜡”,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竹子似乎在等待主人,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枝竹子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孤独的接受。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一种不屈的精神。
- 朱樱、绛蜡:代表美丽与珍贵,突显竹子的独特性。
- 冰霜:象征艰难的环境,表现出竹子的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繁华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孤独的思考
- D. 以上皆是
-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中的“艳夺”是什么意思?
- A. 色彩鲜艳
- B. 光彩夺目
- C. 超过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古墙东”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诗人的家
- B. 描述自然环境
- C. 指代古老的回忆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山中问答》(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
- 《一萼红》则侧重于对孤独与坚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更深的哲学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