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5-01-19 21:56:5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双双燕
作者: 张琨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披蓬探隐,到青草溪头,碧阴山曲。
竹韵松姿,争媚吟眸诗腹。
是处翠峰成簇,更秋雨新凉如沐。
深林宛转鸣禽,幽涧琤琮漱玉。
孤独,简编娱目。有纫佩芳兰,供餐茂菊。
藤床闲憩,梦入华胥仙国。
又早月明帘轴,恰一枕清酣睡足。
小小花童低报,瓦鼎烹茶刚熟。
白话文翻译:
披开草丛探寻隐秘,来到青草环抱的小溪边,山曲被碧绿的阴影所笼罩。
竹子的清韵与松树的姿态,争相吸引我的眼睛与心灵。
这里的翠峰如同簇拥在一起,秋雨带来清凉的气息,如同沐浴。
深林中鸟儿鸣叫声宛转悠扬,幽静的山涧中流水声如同琤琮,洗涤着玉石。
孤独时,我简简单单地娱乐眼目。身上佩戴着芬芳的兰花,饭桌上供奉着茂盛的菊花。
在藤床上闲适地休憩,梦中进入华胥的仙境。
又是一早月明照耀窗帘,恰好有一枕清酣的美梦。
小小的花童轻声报信,瓦鼎中茶水刚刚煮熟。
注释:
字词注释:
- 披蓬: 开草丛,探寻。
- 吟眸诗腹: 形容诗人欣赏自然风光,产生灵感。
- 琤琮: 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
- 华胥仙国: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理想生活。
- 低报: 轻声报告。
典故解析:
- 华胥: 出自《山海经》,华胥国是一个理想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琨,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静谧的自然环境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双双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中“披蓬探隐”表现了对自然的探索精神,隐喻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阴山曲”、“竹韵松姿”,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和谐的心境。
诗人通过“是处翠峰成簇,更秋雨新凉如沐”描绘了秋雨后的清新气息,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受。深林中的鸣禽与流水声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归属。
后半部分描述诗人闲适的生活,藤床、华胥仙国、清酣的睡梦,构建了一个理想而恬静的生活场景。小小花童的出现,更添生活的温馨与趣味。整首诗在展现外部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披蓬探隐: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探索未知的乐趣。
- 竹韵松姿,争媚吟眸诗腹: 描绘自然之美,诗人心灵之悦。
- 深林宛转鸣禽,幽涧琤琮漱玉: 细腻的声音描绘,体现自然的和谐。
- 孤独,简编娱目: 人生的孤独与简单的快乐并存。
- 梦入华胥仙国,恰一枕清酣睡足: 描绘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与宁静的梦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琤琮漱玉”比喻流水声如玉石般清脆。
- 拟人: 竹韵松姿如同有生命般争相吸引。
- 对仗: “孤独,简编娱目”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 代表自由与灵动,象征生活中的轻松与愉悦。
- 翠峰: 自然的壮丽,象征生命的活力。
- 秋雨: 象征清新与洗礼,给人以希望与宁静。
- 兰花、菊花: 代表高洁与淡雅,体现诗人的品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披蓬探隐”是什么意思?
- A. 探索未知
- B. 休息
- C. 参加聚会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华胥仙国”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繁华都市
- C. 战争
- D. 贫困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琨的《双双燕》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美,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展现孤寂感,而张琨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