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5-01-04 12:0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双燕
梦回昼永,渐槐影移阴,拂墙东转。
飞绵欲尽,点水绿萍初见。
应是春归未远。尚留得轻寒轻暖。
凭阑几度凝眸,为惜流年偷换。
休怨。韶光忒贱。
爱特特归来,旧巢双燕。
呢喃娇语,堪与绮窗人伴。
抛却相思一半。更莫问愁痕深浅。
怜伊翠袂殷勤,尽日画帘高卷。
白话文翻译
梦中回到漫长的白昼,渐渐看见槐树的影子移到了墙壁的东侧。
飞扬的绵绸快要用尽,水面上初见绿萍的点滴。
看来春天的归来并不遥远,轻寒轻暖还留在这里。
我倚靠在栏杆上,凝眸望了几次,惋惜流年如同偷换。
不要怨恨,光阴实在太便宜。
爱意如同春燕归来,旧巢里的双燕。
它们呢喃细语,恰好可以陪伴窗内的人。
抛却一半的相思,不要再问愁苦的痕迹有多深。
怜惜你那翠绿色的袂袖,整日将画帘高高卷起。
注释
- 双双燕:指成双成对的燕子,象征爱情和团聚。
- 梦回昼永:梦中回到白昼漫长的时光,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拂墙东转:槐树的影子随着阳光的变化而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韶光忒贱:韶光(美好的时光)显得如此便宜,表达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 翠袂:翠色的衣袖,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风著称。其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燕子归来之时,诗人借燕子的形象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流年匆匆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双燕》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待以及对往昔光阴的无限怀念。开篇的“梦回昼永”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悠长的白昼,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令人向往。
诗中“应是春归未远”一句,蕴含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仿佛是对生命新生的庆祝。而“休怨。韶光忒贱”则一语道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显示了诗人对流年易逝的深刻感慨。
燕子归来象征着团聚和爱的重生,诗人以此为媒介,描绘了温暖而愉悦的春日场景。结尾处对翠袂的描写,既是对爱情对象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温柔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梁启勋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回昼永:在梦中回到漫长的白昼,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渐槐影移阴,拂墙东转:随着时间推移,树影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飞绵欲尽:春天的气息如绵绸般轻盈,快要消逝。
- 点水绿萍初见:水面上初现绿萍,暗示春天的到来。
- 应是春归未远:春天似乎不远了,预示着生命的复苏。
- 凭阑几度凝眸:多次倚靠栏杆凝视,表现出对流年变化的感慨。
- 为惜流年偷换:对时光飞逝的惋惜。
- 韶光忒贱:美好的时光显得如此便宜,传达出对光阴的忧虑。
- 爱特特归来,旧巢双燕:爱情如同归来的双燕,体现了温暖的团聚。
- 呢喃娇语,堪与绮窗人伴:燕子的细语可以陪伴窗内的人,暗示爱情的亲密。
- 抛却相思一半:放下部分相思,表现出对生活的释然。
- 更莫问愁痕深浅:不必再去追问愁苦的深浅,表现了对过往的放下。
- 怜伊翠袂殷勤:怜惜她那翠色的衣袖,增强了情感的细腻。
- 尽日画帘高卷:整日将画帘高高卷起,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归”比喻爱情的回归。
- 拟人:燕子被描绘得如人一般,具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和爱情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爱情、团聚与春天。
- 槐影: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翠袂:象征青春与美好,表示对爱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双燕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家庭
答案:B -
“韶光忒贱”中“韶光”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短暂的瞬间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翠袂”指的是? A. 绿色的树叶
B. 绿色的衣袖
C. 绿色的窗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双双燕》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重,体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而梁启勋的诗则更多体现了对爱情的温柔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梁启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