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5-01-17 09:4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双燕
作者: 吴绡 〔清代〕
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
阑干愁倚,垂杨无力。
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
争堪白昼迟迟,光射纱窗尘隙。
陌上金鞍绣毂。
恨薄悻无端,五陵狂客。
撩花惹柳,误煞锦屏琴瑟。
转眼匆匆九十。
又红雨桃溪狼藉。
愁眠雨过黄昏,一梦等闲抛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楼台,水面上倒映着金碧辉煌的景象,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然而,诗人却因阑干的愁苦而倚靠,感受到垂杨的无力。门外的青草茂盛,掩盖了往日的踪迹,白昼漫长,阳光透过纱窗洒入,掀起了尘埃的舞动。小路上有华丽的马车,令我感到对那些潇洒的五陵狂客的无端怨恨。因撩拨花柳而误了琴瑟的韵律,转眼已是九十岁高龄,又见桃溪雨后狼藉的景象。愁绪萦绕,雨过黄昏,我的梦境也仿佛被随意抛掷。
注释:
- 阑干:指楼台的栏杆。
- 动摇金碧:指水面波光粼粼,金光闪烁。
- 五陵狂客:古代富贵子弟,放荡不羁,形容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
- 锦屏琴瑟:形容华丽的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乐和生活。
- 桃溪:指桃花盛开的溪水,寓意春天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绡,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瞬间。
创作背景:
《双双燕》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双燕》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的开头通过“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展现出一个富丽堂皇而又宁静的场景,诗人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入,但随即转入“阑干愁倚,垂杨无力”,表达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
接着,诗人通过“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渲染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去,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惆怅。白昼的漫长与“光射纱窗尘隙”构成了一种静谧中的孤独,阳光透过尘封的窗户,更显得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后半部分则转入对豪放生活的描绘,诗人用“陌上金鞍绣毂”描绘出奢华的马车,象征着美好而奢靡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薄悻无端”的恨意,暗示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批判。此外,诗人对“转眼匆匆九十”的感慨,更是增添了一层生命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描绘了温暖的阳光洒在楼台上,水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辉,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阑干愁倚,垂杨无力。”:诗人因心中愁苦而倚靠在栏杆上,感到无力的垂杨树,暗示了情感的低落。
- “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青草茂盛,掩盖了往日的踪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 “争堪白昼迟迟,光射纱窗尘隙。”:白天漫长,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尘埃飞扬,暗示孤独与沉寂。
- “陌上金鞍绣毂。”:描绘了华丽的马车,象征奢华生活,但也引出对这种生活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的美景与后面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如“垂杨无力”,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象征:青草覆盖的痕迹象征着过去的遗忘,马车象征着奢华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象征春天与希望。
- 楼台:代表人间的美好生活与情感寄托。
- 垂杨:象征柔弱与无奈。
- 金鞍绣毂:奢华的生活,象征富贵与放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阑干愁倚”中的“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栏杆
- B. 墙壁
- C. 窗户
-
“陌上金鞍绣毂”中“金鞍”象征着什么?
- A. 奢华生活
- B. 贫穷生活
- C. 自然景色
-
诗中提到的“五陵狂客”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文人
- B. 富贵子弟
- C. 农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双双燕》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双双燕》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反思,而《庐山谣》则体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吴绡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