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5-01-04 06:5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巢在否,甚来寄漂流,玳梁重觅。衔泥倦矣,试听井桐萧槭,错认柯亭品笛。抚锦幕,虚凉羃䍥。分明软语商量,说与旁人争识。回首,重门翠掩,正香梦酴醾,嫩寒四壁。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都为将离故国,过春社帆樯开鹢。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愁别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询问燕子是否还在旧巢,感慨漂泊无依。接着描绘燕子衔泥的疲倦,听见井边的桐树和槭树,误以为是柯亭里有人在吹笛。然后,诗人抚摸着锦幕,感到一阵凉意,似乎在与人低声商量,打算告诉旁人以争取认同。回过头来,看到重重的翠门掩映,正是那香甜的梦境,四周冷冷清清。诗人看花的眼神充满懊恼,无法去摘取。此刻一切都是因为即将离开故国,春天的社日已经过去,舟帆已启。最后,诗人感叹,即使在浩瀚的海面上与双燕共栖,内心仍然忍受着几时的寂寞。
注释:
- 旧巢:指燕子的旧巢,象征着故乡和归属。
- 玳梁:指美丽的梁,表现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 倦矣:意为疲倦,表现燕子的疲惫与无奈。
- 井桐、萧槭:指井边的桐树与槭树,传达一种自然的宁静。
- 分明软语商量:指低声细语,表现内心的沟通与思考。
- 香梦酴醾:意为美梦与醇酒,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嫩寒四壁:四周的冷清,暗示孤寂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衍,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陈衍离开故乡、漂泊生涯中所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即将离去的无奈之情。清代社会动荡,许多人面临离散,诗中情感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双双燕》通过燕子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的开篇以“旧巢在否”引入,瞬间勾起了对故乡的追忆,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更是故乡的象征。接着,诗人在描述燕子衔泥的疲惫时,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潜藏着对归属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井桐、萧槭”,在静谧的环境中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诗人的心声在“分明软语商量”中愈加明显,似乎在与自己对话,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思索与不安。重门翠掩的场景,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孤独的空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诗人通过“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与燕子共栖于浩瀚的海洋,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依然难以消弭。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乡、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巢在否:引出对故乡的思念,询问燕子是否还在旧巢。
- 甚来寄漂流:感叹漂泊无依,生活的无常。
- 玳梁重觅: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努力再寻。
- 衔泥倦矣:燕子衔泥的疲惫,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试听井桐萧槭:描绘自然环境,渲染孤独气氛。
- 分明软语商量:内心的独白与思考。
- 回首,重门翠掩:回望故乡的重重围墙,感受到隔绝与思念。
- 正香梦酴醾: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流露出对幸福时光的追忆。
- 嫩寒四壁:孤独的环境,衬托出诗人的孤寂。
- 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渴望却无法实现的心情。
- 都为将离故国:总结离别的原因,情感愈加深重。
- 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即使在广阔的天地,也难以摆脱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隐喻故乡与归属,衔泥象征生活的重担。
- 拟人:对燕子的描写使其富有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诗人在燕子的意象中,寄托了自己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故乡与归属,春天的使者。
- 旧巢:代表过去的生活与记忆。
- 锦幕:象征美好的梦境与记忆。
- 重门:象征对故乡的隔绝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旧巢在否”意指什么? A. 燕子的巢穴
B. 诗人的故乡
C. 燕子的迁徙 -
诗人“衔泥倦矣”的情感表现了什么? A. 快乐
B. 疲惫与无奈
C. 兴奋 -
“重门翠掩”中“翠”字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A. 迷茫
B. 清新与美好
C. 隔绝与思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郊《游子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语言直白而深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色的描绘,传递出对兄弟的思念,与《双双燕》的故乡主题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