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瑟
杜牧
玉仙瑶瑟夜珊珊,
月过楼西桂烛残。
风景人间不如此,
动摇湘水彻明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夜色中,玉仙的瑶瑟轻声吟唱,
月亮已经移到楼西,桂烛也快要熄灭。
人间的风景竟然比不上这一幕,
摇曳的湘水透着一丝彻骨的寒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瑟: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优雅和美好。
- 夜珊珊:夜色幽静,形容夜晚的宁静。
- 桂烛:指用桂树制成的蜡烛,象征清幽的夜晚。
- 湘水:指湘江,常与美景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过楼西”可以联系到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月景描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湘水”则常常与屈原的《离骚》相联系,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写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俊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瑶瑟》创作于杜牧仕途的某个阶段,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感受到周围景色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及对美好事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瑶瑟》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落,瑶瑟轻声吟唱,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开头两句“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悠远的音乐和光影的交织。尤其“桂烛残”一句,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渐深,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风景人间不如此”,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感慨,表达了对人间风景的失望与对此刻宁静美好的向往。最后一句“动摇湘水彻明寒”通过湘水的描绘,将内心的寒意与宁静的美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叹,又有一丝无奈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体现了杜牧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仙瑶瑟夜珊珊:描绘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柔美,玉仙的瑶瑟在夜色中轻声回响,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月过楼西桂烛残:月亮已移至楼的西侧,桂烛的光芒逐渐消退,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深入。
- 风景人间不如此:与美好景象对比,表达出对人间风景的失望,暗示现实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珍贵。
- 动摇湘水彻明寒:湘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映衬出一种清冷的气氛,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玉仙瑶瑟”将瑶瑟比作仙境,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月过楼西,桂烛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瑟:象征着美好、优雅与艺术。
- 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 桂烛:象征着温暖与宁静,亦有短暂之意。
- 湘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无法把握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瑶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与优雅
C. 现实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桂烛残”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喜庆的氛围
C. 夜晚的结束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伤感
C. 迷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瑶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美景,但杜牧更多的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孤独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对酒与友人的渴望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