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

时间: 2025-01-19 19:56:27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春
杜牧 〔唐代〕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白话文翻译:

花儿开了又落,时光在悄然流逝。
无计可施来延长春天的日子,年轻的时光如何能停驻呢?
小花丛中初散的蝴蝶,高大的柳树上已经听见蝉鸣。
这繁盛的美丽又会归去哪里,满山的杜鹃在悲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开又花落:花开了又凋谢,形容春天的短暂。
  • 时节暗中迁:季节在悄然变化,不易察觉。
  • 无计延春日:没有办法延长春天的日子。
  • 何能驻少年:如何能够让年轻的时光停留。
  • 小丛初散蝶:小花丛中初散的蝴蝶。
  • 高柳即闻蝉:高大的柳树上听见蝉鸣。
  • 繁艳归何处:这繁华的美丽将归往何处。
  • 满山啼杜鹃:满山的杜鹃在啼鸣,象征悲伤。

典故解析:

  • 杜鹃:在中国文化中,杜鹃常常代表着哀伤与离别,因其鸣叫声常被人们理解为悲切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晚唐双子”。其诗以清新俊逸、含蓄深邃著称,常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惜春》写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短暂和青春易逝的感慨。正值盛唐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临许多困惑与无奈,因此对季节、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歌鉴赏:

《惜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和青春易逝的感慨。诗的开头“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以花的盛衰变化引出时间的流逝,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感。接下来的“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更是将这种感慨提升到青春的层面,令人唏嘘不已。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提到了“蝴蝶”和“蝉”,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繁华的消逝。蝴蝶的初散与蝉的鸣叫,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青春的流逝更是不可逆转。

最后一句“满山啼杜鹃”将哀伤的情感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与前述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深切悲痛。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是对春天的眷恋,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开又花落:描绘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象征春天的短暂。
  2. 时节暗中迁:季节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传达无常感。
  3. 无计延春日:无能为力,感叹春天无法延续。
  4. 何能驻少年:对青春的渴望与无奈。
  5. 小丛初散蝶:小花丛中,蝴蝶飞散,象征美好易逝。
  6. 高柳即闻蝉:高柳上听见蝉鸣,暗示夏天的来临。
  7. 繁艳归何处:问繁华的去处,体现对美好流逝的惋惜。
  8. 满山啼杜鹃:杜鹃的啼鸣,象征哀痛与失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时节暗中迁”,赋予时间生命。
  • 象征:杜鹃象征哀痛,蝴蝶象征青春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蝴蝶: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象征夏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杜鹃:象征哀痛与离别,暗示对失去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惜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杜牧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蝴蝶”象征什么?

    • A. 青春的美丽
    • B. 哀伤
    • C. 自由
    • D. 离别

答案:

  1. C. 杜牧
  2. A. 青春的美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牧的《惜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惜春》更加注重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强调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