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时间: 2025-01-19 14:57:55

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选择在山中隐居,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山中有各种颜色的野花,幽静的鸟儿几乎没有世俗的喧嚣。树影下,诗人享受片刻的清凉,绿苔上闪烁的光点照亮了他的行程。闲暇之时,他在山中寻找采药的地方,仿佛逐渐接近那条通往仙境的路径。

注释:

  • 趋世:追逐世俗的事物。
  • 适性情:适合自己的性情。
  • 异色:不同的颜色,形容野花的多样性。
  • 幽鸟:幽静的鸟儿,形容环境的宁静。
  • 搜凉卧:在树影下寻找凉爽的地方休息。
  • 苔光:苔藓的光亮。
  • 采药处:寻找采集药材的地方。
  • 仙路:通往仙境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元干,号梅溪,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唐代中期。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山中即事》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争的逃避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方干通过隐居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

诗歌鉴赏:

《山中即事》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诗人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趋世非身事”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厌倦。接下来的“山中适性情”则表达了他在山中生活的舒适与自在。

诗中“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多样性和宁静。这种对比使得山中生活显得更加美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内心追求。接下来的“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则描绘了诗人在树荫下享受清凉的情景,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最后一句“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更是将隐逸的主题推向高潮,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趋世非身事:诗人认为追逐世俗的事务与自身无关。
  • 山中适性情:在山中生活符合自己的性情。
  • 野花多异色:山中野花色彩斑斓,给人视觉的享受。
  • 幽鸟少凡声:幽静的鸟鸣,使得环境更加宁静。
  • 树影搜凉卧:在树影下寻找清凉的地方休息。
  • 苔光破碧行:绿苔上闪烁的光点,照亮了他的行程。
  • 闲寻采药处:闲暇时寻找采药的地方。
  • 仙路渐分明:仿佛逐渐接近通往仙境的道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仙境,强调其理想化。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生动。
  • 对仗:如“幽鸟少凡声”与“野花多异色”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揭示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 幽鸟:象征宁静与孤独。
  • 树影:象征庇护与安宁。
  • 苔光:象征生命与希望。
  • 仙路:象征理想生活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逐世俗的名利
    B. 逃避世俗的纷争
    C. 追求财富
    D. 寻找朋友

  2. “野花多异色”中的“异色”指的是什么?
    A. 野花的颜色多样性
    B. 野花的香味
    C. 野花的数量
    D. 野花的生长环境

  3. 诗中“仙路渐分明”寓意什么?
    A. 诗人即将离开人间
    B.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逐渐认识
    C. 诗人将要回归世俗
    D. 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意境与孤独感。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放纵与豪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