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泊僧舍》

时间: 2025-01-04 08:10:07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意思解释

冬夜泊僧舍

原文展示

江东寒近腊,
野寺水天昏。
无酒能消夜,
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
著瓦雨声繁。
漂泊仍千里,
清吟欲断魂。

白话文翻译

在江东寒冷的腊月时节,
野外的寺庙里水天渐渐昏暗。
没有酒来消遣漫漫长夜,
只得随僧人早早关上门。
墙上的灯光微弱闪烁,
雨声敲打瓦片显得繁密。
漂泊在外依然万里千里,
吟唱清歌却令我心神欲断。

注释

  • :指腊月,农历十二月。
  • :天色渐暗。
  • 无酒能消夜:没有酒来消磨漫长的夜晚。
  • 随僧早闭门:随同僧人早早关上门窗。
  • 照墙灯焰细:映照在墙上的灯光微弱。
  • 著瓦雨声繁:雨滴敲打瓦片的声音繁密。
  • 漂泊仍千里:漂泊在外依然远行千里。
  • 清吟欲断魂:吟唱清歌让人感到心神欲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子余,晚唐诗人,生于五代,卒于唐代,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冬夜,诗人身处一个偏远的寺庙,感受到寒冷的气息与孤独的漂泊,表达了对温暖、酒和人情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惆怅。

诗歌鉴赏

《冬夜泊僧舍》是一首充满孤寂和思乡之情的诗。诗的开篇“江东寒近腊”就营造出寒冷的氛围,腊月的寒风与即将到来的新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渗透出一种惆怅与孤独。接下来的“野寺水天昏”描绘了一个偏远的寺庙,水天一色,天色暗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表达了诗人无酒消夜的无奈,伴随僧人早早闭门的场景,显得格外孤独。这里的“无酒”不仅仅是缺乏饮品,而更是一种对温暖人情的渴望。接下来的“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灯光微弱,雨声密集,构成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夜景,诗人感受到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最后两句“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点明了诗人的漂泊生活和内心的抑郁。即使吟唱出清澈的诗句,依旧无法抚平心灵的苦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漂泊者的心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东寒近腊:描绘出腊月时节的寒冷,暗示冬季的凛冽。
  2. 野寺水天昏:展现出寺庙的偏僻与环境的萧条,水天交融,增添了孤寂感。
  3. 无酒能消夜:表达诗人对酒的渴望,以酒消愁的无奈。
  4. 随僧早闭门:与僧人同处,早早关上门,感到孤单。
  5. 照墙灯焰细:微弱的灯光照在墙上,象征着微弱的希望。
  6. 著瓦雨声繁:雨声敲打瓦片,形成了一种孤独的伴奏。
  7. 漂泊仍千里:诗人远离故乡,漂泊不定,心中满是愁苦。
  8. 清吟欲断魂:吟唱美好诗句,反而让人心神俱断,倍感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与解愁相联系,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
  • 拟人:雨声被描述为繁密,似乎在倾诉诗人的心情。
  • 对仗:如“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漂泊和对温暖人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和凄凉。
  • :代表着隐逸和宁静,但也暗示孤独寂寞。
  • :象征着微弱的希望和温暖。
  • 雨声: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增添孤独感。
  • 漂泊:代表着诗人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酒能消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与孤独
    • C. 期待
    • D. 愤怒
  2. “漂泊仍千里”中“千里”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游历
    • B. 诗人的梦想
    • C. 诗人的朋友
    • D. 诗人的家乡
  3. 诗中描写的“雨声”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欢乐
    • B. 悲伤与孤独
    • C. 繁忙
    • D. 安静

答案

  1. B. 无奈与孤独
  2. A. 诗人的游历
  3. B. 悲伤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以自然景色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情怀。
  • 孟浩然《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新生的期待与欣喜,情感基调相较于《冬夜泊僧舍》更为明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