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时间: 2025-01-01 16:1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
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
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
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的雨下得特别多,秋天的云层更加沉重。
洛阳的老朋友刚刚解开了印信,山东的小官员前来拜访。
上卿的才能和名声是永恒的,他早晨向至尊请安,晚上寻求朋友的陪伴。
他心胸开阔,总是推崇天下的贤士,热情地在酒席上斟酒。
喝醉时想要回到剡溪,门前的四匹马光辉照耀着他的衣服。
路边的旁观者只是在喃喃细语,而我公对此并不在意。
注释:
- 殊:特别,尤其。
- 沉沉:形容云层厚重,气氛沉闷。
- 解印:解除印信,意指重聚或恢复联系。
- 上卿:指地位高、才华出众的人。
- 尊中酒:尊,指酒杯;尊中酒意即酒杯中的酒。
- 饮醉:喝醉酒。
- 剡溪:指剡溪,地名,隐喻归隐山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共称“边塞三大诗人”。其诗风豪放,常作边塞诗和咏史诗,表现出对家国的关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是高适应友人邀请而作,描写了他与友人欢聚一堂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作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展现了唐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交往。
诗歌鉴赏:
高适在《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中展现了浓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以“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闷的秋日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接着,诗人描述了老朋友的来访,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尤其强调了古人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一句中,诗人通过对上卿的赞美,彰显了才华与地位的永恒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人际交往中对朋友的渴求。在“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中,诗人展示了他宽广的胸怀与热情,强调了对贤士的推崇与对友人的热情款待。这种豁达的态度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温暖。
最后几句“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则表现了诗人在欢聚之后的轻松与醉意,剡溪的提及则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
描绘了秋季多雨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忧虑。 -
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
介绍了老朋友的到访,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珍视。 -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赞美上卿的才华与地位,同时反映出士人对友谊的渴求。 -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
描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对贤士的推崇,体现了友谊的温暖。 -
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
表达了诗人醉酒后想要归隐的向往,展现了生活的随性与自由。 -
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描绘了旁观者的议论,强调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早朝至尊暮求友”,整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豁达常推海内贤”,将诗人的心胸比作海洋,形象生动。
- 意象:如“剡溪”,象征归隐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云:象征沉闷的气氛,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剡溪:象征归隐与理想的生活,表达诗人的向往。
- 酒:象征友情与欢聚,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云”主要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 A. 愉快 B. 沉闷 C. 激动
-
“豁达常推海内贤”中“海内贤”指的是什么? A. 知名人士 B. 朋友 C. 贤能之士
-
诗人对路边观者的态度是? A. 关注 B. 轻视 C. 不以为然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对人生与友谊的思考。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中对友谊与豪情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高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虽然题材相似,但高适更注重人际关系与友情,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个人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