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别驾壁》

时间: 2025-01-01 16:12:51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

礼乐遥传鲁伯禽,

宾客争过魏公子。

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
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
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白话文翻译

离开故乡不远就遇到了老朋友,握手相欢的情景真是这样美好。礼乐的文化远远传承自鲁国的伯禽,宾客们争相到访就像魏公子的盛况一样。酒筵散去时,明月升起,马在马厩中长鸣,春风轻拂而起。在一生中,能够如愿以偿的人又有几个?今天我就向您请教从头到尾的事情。

注释

  • 李别驾:李白的别号,指代李白。
  • 知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 鲁伯禽:指的是孔子,鲁国的文化代表。
  • 魏公子:指魏公子平原君赵胜,以好客著称。
  • :酒席,宴会。
  • 枥马:马厩里的马。
  • 春风起:春风拂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称意:如愿以偿,满意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景和士兵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均受到高度评价。

创作背景

《题李别驾壁》是高适在遇到知己李白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认同与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适与李白的相聚为背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哲思。诗的开头描述了在离乡不远处与知己相逢的欢愉,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温暖情感。接着,诗人提到礼乐的传承,表明对文化的重视与自豪。随后描绘酒席散去后的宁静夜色,明月高悬,马鸣声响,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富有生机的意境。最后,诗人反思人生,感慨称心如意的人生有多少,这种哲学的思考让全诗更具深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与哲理性,体现了高适对友谊、文化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乡不远逢知己:离开故乡不远就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2. 握手相欢得如此:握手相聚,互相欢喜,这样的情景令人感到温暖。
  3. 礼乐遥传鲁伯禽:提到礼乐的传承,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4. 宾客争过魏公子:宾客们争相而来,表明热情好客的氛围。
  5. 酒筵暮散明月上:酒席散去,明月升起,描绘宁静的夜晚。
  6. 枥马长鸣春风起:马在马厩中长鸣,春风轻拂,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7. 一生称意能几人:人生中能够如愿以偿的人有多少,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8. 今日从君问终始:今天向你请教,从头到尾的事,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对生活的探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乡不远”与“握手相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作握手相欢,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风、马鸣赋予情感,使得画面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关系,同时对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的反思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 知己:象征着真挚的友谊和理解。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宁静,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生活的美好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伯禽"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庄子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友情与人生
    • C. 爱情故事
    • D. 战争与边塞
  3. "宾客争过魏公子"中的“魏公子”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好客
    • C. 文化
    • D. 权力

答案

  1. B. 孔子
  2. B. 友情与人生
  3. B. 好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诗歌均以豪放和真挚著称,但高适更注重友情与人生哲学的思考,而王之涣则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边塞情怀。两者的风格在各自的作品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