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

时间: 2024-12-29 18:07:43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

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
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白话文翻译:

我不敢明确地欣赏眼前的美景,仿佛十年来只是在梦中看到的花。游人们已经走过,衡门也已关闭,我独自倚在栏杆上,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未敢:不敢,表示一种谨慎或敬畏的态度。
  • 分明:明确,清楚。
  • 物华:物质的华美,这里指自然景色的美。
  • 梦中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像梦中的幻影一样,不真实。
  • 游人:游玩的人,指来游玩的游客。
  • 衡门:指一种门,这里象征着离别或封闭。
  • 凭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孤独的姿态。
  • 日斜:夕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梦中花”的意象常见于描写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诗句,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上巳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适合游春踏青。诗人在这个节日中,虽身处美景之中,却感到一种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以“未敢分明赏物华”表达了对美的敬畏,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接着“十年如见梦中花”则将时光与梦境联系起来,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最后两句“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夕阳,体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这种孤独感在春日的美景中显得尤为刺眼,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反映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时,常常伴随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传达给读者,使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美的短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未敢分明赏物华”:表达了对美景的敬畏和不敢直视的情感。
    2. “十年如见梦中花”:时间的流逝与美的短暂,似乎美好只存在于梦中。
    3. “游人过尽衡门掩”:描绘游人已去,留下诗人独自的孤寂。
    4. “独自凭栏到日斜”:表现诗人在日落时的孤独与沉思。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梦中花”)、对比(游人 vs. 独自)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梦中花:象征着虚幻的美好,难以真实拥有。
  • 衡门: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 日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敢分明赏物华”的意思是? A. 非常清楚地欣赏美景
    B. 有些敬畏地欣赏美景
    C. 完全不欣赏美景
    D. 只在梦中欣赏美景

  2. 诗人独自凭栏的情境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厌倦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刘得仁的《上巳日》更为内省,前者描绘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与希望,而后者则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