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

时间: 2025-01-01 20:59:55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归
作者: 韩兼山 〔宋代〕
西风淅淅吹荷衣,
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
白鸥双立钓鱼矶。

白话文翻译:

西风轻轻吹动着荷衣,
我在深夜归家,家在芦花丛中。
明月照满了江面,却看不见人影,
白鸥双双在钓鱼的矶石上立着。

注释:

  • 荷衣:指用荷叶制作的衣服,常用来形容清凉的衣物。
  • 芦花:芦苇的花,生于水边,象征着一种静谧的环境。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 白鸥:指白色的海鸥,常与水边的自然环境相伴。
  • 钓鱼矶:钓鱼的地方,矶石是水边突出的岩石,常为渔民垂钓之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借助自然景物,体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思念和夜晚宁静的感受。诗中通过“明月”和“白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美好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兼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运用清新的意象,风格明朗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或许是在归家的路上,面对月光和自然,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宁静。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夜归》是一首描写夜晚归家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归家的情感。首句“西风淅淅吹荷衣”描绘了秋风轻拂的情景,荷衣的清凉感在这里与西风相结合,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而“家在芦花深夜归”则通过“家”字,表现了诗人对家的依恋与思念,深夜归家,显得更加温暖和亲切。

接下来,“明月满江人不见”一句,展现了明亮的月光洒满江面的景象,然而却没有人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这种意境中,既有月光的美丽,又有归家路上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白鸥双立钓鱼矶”则以白鸥的静谧和自然的和谐,结束了整首诗。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简单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风淅淅吹荷衣:描绘秋风轻拂的情景,荷衣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 家在芦花深夜归:表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夜色与芦花相映,展现了家的隐秘与温馨。
    • 明月满江人不见:通过明月的照耀与人影的缺失,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 白鸥双立钓鱼矶: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美,白鸥的双双相立,显得格外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衣比作一种清凉的感觉,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拟人:西风如同有生命的存在,轻轻拂动,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 对仗:诗中“明月满江”和“白鸥双立”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夜晚宁静的享受,展现出一种淡泊和归属感。

意象分析:

  • 荷衣:象征着清凉与宁静,指代自然的美好。
  • 芦花:代表着隐秘和宁静的家园,体现了归属感。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具有清冷的美感。
  • 白鸥:代表了自由与和谐,构成了自然的生动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淅淅”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孤独
    B. 清凉
    C. 热闹
    答案:B

  2. 诗人借用“明月”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白鸥双立钓鱼矶”中的白鸥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和谐
    B. 孤独
    C. 繁忙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夜归》 vs 《月下独酌》:两首诗都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杜甫在《月下独酌》中表现出更多的感伤,而韩兼山则显得更加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兼山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