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至陈氏馆
作者: 甘复 〔元代〕
虚烟散华池,高蝉暮声咽。
落景对闲眠,新秋入华发。
素怀惬幽赏,微厓洒林末。
为爱竹间凉,相过步庭月。
白话文翻译:
晚霞在华池上轻轻散开,
高处的蝉声在暮色中低吟。
落日的余晖照映着我的闲眠,新秋的气息悄然融入我的白发。
内心的宁静让我享受这幽静的赏景,
微风轻拂,洒落在林间的末端。
因喜爱竹林中的清凉,我与友人相伴走在庭院的月光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虚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
- 散华池:华池指的是水面,散华即指光影在水面上洒落。
- 高蝉:指高处的蝉鸣。
- 落景:夕阳的余晖。
- 闲眠:悠闲地睡眠。
- 新秋:新的秋天,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素怀:素雅的心情。
- 微厓:轻微的山崖,这里形容景色。
- 洒林末:指微风吹拂到树林的边缘。
- 竹间凉:竹林中的清凉气息。
- 步庭月:在庭院中漫步,沐浴在月光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蝉”与“秋”常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蝉鸣在暮秋时节更显得清脆而孤独。
- “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清雅,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甘复,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晚至陈氏馆》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晚间,诗人于友人家中,感受秋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至陈氏馆》将秋晚的宁静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开篇的“虚烟散华池”描绘了晚霞映照水面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接着,诗人以“高蝉暮声咽”表现出秋虫的哀鸣,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此时的诗人正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面对落日余晖,心中涌起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
“素怀惬幽赏”一句,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自得,他在静谧的秋夜中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微风轻轻拂过树林,带来一丝清凉,这种感觉尤为珍贵,诗人因而与友人一同在月光下漫步,享受这份幽静的时光。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诗中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烟散华池:烟雾弥漫,晚霞洒落在池塘上,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高蝉暮声咽:高处蝉鸣在暮色中低吟,表现出秋天的孤寂与诗人的思绪。
- 落景对闲眠:夕阳的余晖与诗人的悠闲相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新秋入华发:新秋的来临让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无情。
- 素怀惬幽赏: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对幽静景色的享受,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微厓洒林末:微风轻拂,洒落在树林的边缘,渲染出一种轻柔的自然景象。
- 为爱竹间凉:因喜爱竹林的清凉,表现出与自然亲密的关系。
- 相过步庭月:与友人一同在庭院中漫步,享受月光的温柔,表达了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虚烟”,形象生动。
- 拟人:蝉声“咽”,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素怀惬幽赏,微厓洒林末”,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烟:象征梦幻与虚无,反映心境。
- 华池:象征宁静与美好,水象征生命的流动。
- 高蝉:象征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竹间凉:象征清雅与自然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蝉”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时光流逝
C. 自然的美 -
“素怀惬幽赏”中的“素怀”指的是什么? A. 清淡的酒
B. 纯净的心情
C. 乡愁 -
诗中“微厓洒林末”所描绘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A. 轻柔与宁静
B. 热烈与喧嚣
C. 黑暗与阴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甘复的《晚至陈氏馆》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甘复更注重于与友人共享宁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文化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