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

时间: 2024-12-31 15:35:15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 作者: 郭之奇 〔明代〕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老师和学问,白白地忙碌着。他们遮蔽了人们,迷失了本性于欲望之中。为了追求初步的明理,那些遮蔽已久而又严酷。天与物繁多,反而让我感到虚无与曲折。用知识来养护本性,本性如同美玉;用恬淡来养护知识,明亮如同烛光。古人追求简单,今人却过于繁琐;顺应而不统一,天下便变得复杂。安宁而不顺应,天下便变得局限。浇薄淳朴,天下便成毒害。世道交替,乾坤便陷入困境。至人处于困境,冥想飞翔似大雁。隐德自持,永远告别世俗的束缚。世人所追求的,都是高官显贵;来者不来,神魂衰弱,气节受辱。失去自我于物,丧失本性于世俗。颠倒的民众,其迷惑愈加深重。休息啊,游玩啊,我洗沐我浴。高大的车阁在门口,华丽的冠冕在目睹。何有何无,如同断与续。

注释:

  • 俗师:世俗的老师。
  • 蒙性于欲:被欲望所遮蔽了本性。
  • 初明:初步的明白。
  • 芸芸:形容众多的样子。
  • 隐德:隐藏的德行。
  • 轩冕:高官显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之奇,明代诗人,生于江南,学识渊博,精于道家思想,常借古典诗词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是郭之奇对道家经典《南华经》的解读,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浮华与人性迷失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四言形式,表达了对世俗学问及人性迷失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指出古人追求简单明了的智慧,而今人则追求复杂繁琐的事物,造成了世道的混乱与人心的迷失。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性如玉”、“明似烛”,将人性的纯净与欲望的遮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通过对“隐德”的提倡,作者呼唤人们重视内在的德行,而非外在的名利,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批评世俗的老师和学问徒劳无益。
  2.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指出被欲望遮蔽的民众,迷失了自我。
  3.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追求明理,却因为长久的遮蔽而艰难。
  4.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自然万物繁多,反而让人感到空虚。
  5.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用知识来养护本性,纯洁如玉。
  6.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用宁静来滋养知识,明亮如烛光。
  7.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古人追求统一,今人则追求繁缛。
  8.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顺应而不统一,世界便变复杂。
  9.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安宁却不顺应,世界便变局限。
  10.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浇薄淳朴,造成社会的毒害。
  11.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社会变迁导致的困境。
  12.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圣人在困境中,心灵飞翔。
  13.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保持德行,永远告别世俗的束缚。
  14.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世人追求的都是高官显贵。
  15.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名利得失影响人的精神。
  16.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失去自我,迷失于世俗。
  17.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迷失的民众,愈加愚昧。
  18.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寻求内心的宁静。
  19.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对外在物质的关注。
  20.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对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而不顺,天下乃局”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本性比作“玉”,知识比作“烛光”,形象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以……养……”的结构,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世俗与人性的反思,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与本性,反对物质的追求与迷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美好的人性。
  2. :象征智慧与明亮的知识。
  3. 轩冕:象征高官显贵,世俗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古人至一”,今人追求什么? A. 统一
    B. 繁缛
    C. 自然
    D. 简单

  2. “隐德存身”强调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保持德行
    C. 追求知识
    D. 享乐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南华经》:道家经典,探讨自然与人性的关系。
  • 《道德经》:老子的哲学思想,对比郭之奇的思想。

诗词对比:

  • 郭之奇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郭之奇更注重内省与哲理,而李白则多描绘豪情与自然风光。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