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十首 其三 山有泉》

时间: 2025-01-19 19:55:09

我思诸泉,首标正直。

嗟兹一勺,涵山之德。

虽无异源,亦表殊色。

高人可漱,下民所食。

回壑奔溪,宗海是力。

谓彼百川,同此无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思诸泉,首标正直。
嗟兹一勺,涵山之德。
虽无异源,亦表殊色。
高人可漱,下民所食。
回壑奔溪,宗海是力。
谓彼百川,同此无息。

白话文翻译:

我思念那些泉水,它们的出水口笔直而正。
唉,这一勺水,蕴含着山的品德。
虽然没有不同的源头,然而却展现出不同的色彩。
高尚的人可以在这里洗漱,平民也能饮用。
水流回旋在沟壑之间奔向溪流,汇入大海则是其力量。
所以说,那些百川河流,都是如此不停地流淌。

注释:

  • 诸泉:多条泉水。
  • 首标正直:泉水出水的地方标志着正直。
  • 涵山之德:包容了山的品德。
  • 高人可漱:高尚的人可以在此洗漱。
  • 下民所食:普通百姓所饮用。
  • 回壑奔溪:水流在山谷中奔向溪流。
  • 宗海是力:汇入大海是其力量的体现。
  • 百川:指多条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之奇,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泉水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歌鉴赏:

《空山十首》中的《山有泉》通过对泉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诗人用“我思诸泉”引出对泉水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泉水不仅是自然的物质存在,更是承载了山的品德与气息。诗中提到的“高人可漱,下民所食”,强调了泉水的普遍性和对人类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平等的理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与敬畏。

诗的最后两句“回壑奔溪,宗海是力”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水流在山谷中奔涌而下,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力量的传承。这种从泉到海的过程,不仅是自然的循环,也隐喻了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哲理与深意。整首诗气韵悠长,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思诸泉,首标正直”:表达了对泉水的思念,强调泉水出水口的正直。
    2. “嗟兹一勺,涵山之德”:感叹这一勺水蕴含了山的品德。
    3. “虽无异源,亦表殊色”:虽然源头相同,但展现出不同的颜色。
    4. “高人可漱,下民所食”:高尚的人可以在此洗漱,普通民众也能饮用。
    5. “回壑奔溪,宗海是力”:水流在山谷中奔涌,汇入大海是其力量的体现。
    6. “谓彼百川,同此无息”:百川河流都是如此不断地流淌。
  • 修辞手法

    • 比喻:“涵山之德”隐喻泉水的品德。
    • 对仗:如“高人可漱,下民所食”,表现出对比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了自然的美德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敬重。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与清净,代表着自然的恩赐。
  • :象征坚韧与高尚,体现了自然的伟大。
  • :象征广阔与包容,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 A. 弯曲而流
    • B. 正直而清澈
    • C. 污浊而暗淡
    • D. 冷酷而无情
  2. 诗人认为高人和下民对泉水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 A. 高人不喝泉水
    • B. 下民更珍惜泉水
    • C. 高人可漱,下民所食
    • D. 高人不需要泉水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

诗词对比: 郭之奇和王维的山水诗都强调了自然的美,但郭之奇更注重泉水的哲理和对人类的意义,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
  • 《古诗词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