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佩之新笋用前韵》

时间: 2025-01-06 09:51:55

客路逢师眼为开,长安尘土去还来。

题诗肯附嘉鱼什,作供先辞怪石堆。

自觉冰姿殊秀爽,笑渠霜骨老崔嵬。

西曹汉吏持三尺,高下应劳手自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路逢师眼为开,长安尘土去还来。题诗肯附嘉鱼什,作供先辞怪石堆。自觉冰姿殊秀爽,笑渠霜骨老崔嵬。西曹汉吏持三尺,高下应劳手自裁。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遇到老师,眼睛为之一亮,长安的尘土去而复返。愿意在诗中附上美好的鱼,但先要避开那些怪石堆。自觉自己的风姿特别清爽,嘲笑那些霜冻中的老石头。西曹的汉吏手持三尺法尺,高低应当亲自裁决。

注释:

  • 客路:旅途。
  • 师:老师。
  • 眼为开:眼睛为之一亮,表示惊喜。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繁华之地。
  • 尘土去还来:指离开后又回来,形容频繁往返。
  • 嘉鱼什:美好的鱼,比喻美好的诗句。
  • 怪石堆:比喻不和谐或不美好的事物。
  • 冰姿:清冷的风姿。
  • 殊秀爽:特别清爽。
  • 笑渠:嘲笑。
  • 霜骨:比喻老而坚硬的事物。
  • 老崔嵬:老而高大的样子。
  • 西曹:古代官署名。
  • 汉吏:汉代的官吏。
  • 持三尺:手持三尺法尺,指执法。
  • 高下应劳手自裁:高低应当亲自裁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可能是在他的一次旅途中,遇到老师或前辈,感慨于长安的繁华与尘土,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自我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对诗歌创作的看法。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尘土,而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不和谐事物的排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自我风姿的自信。首联以“客路逢师眼为开”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惊喜,而“长安尘土去还来”则反映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复杂情感。颔联和颈联通过“嘉鱼什”与“怪石堆”、“冰姿”与“霜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不和谐事物的排斥。尾联则以“西曹汉吏持三尺”暗示了作者对公正和自我裁决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路逢师眼为开:在旅途中遇到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表达了惊喜和敬仰。
  2. 长安尘土去还来:长安的尘土去而复返,形容频繁往返,反映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复杂情感。
  3. 题诗肯附嘉鱼什:愿意在诗中附上美好的鱼,比喻愿意创作美好的诗句。
  4. 作供先辞怪石堆:但先要避开那些怪石堆,比喻要避开不和谐或不美好的事物。
  5. 自觉冰姿殊秀爽:自觉自己的风姿特别清爽,表达了自信和自赏。
  6. 笑渠霜骨老崔嵬:嘲笑那些霜冻中的老石头,比喻嘲笑那些老而坚硬的事物。
  7. 西曹汉吏持三尺:西曹的汉吏手持三尺法尺,指执法,暗示了作者对公正的重视。
  8. 高下应劳手自裁:高低应当亲自裁决,表达了作者对自我裁决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嘉鱼什”与“怪石堆”、“冰姿”与“霜骨”的对比,强化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不和谐事物的排斥。
  • 象征:“长安尘土”象征繁华与尘土,“嘉鱼什”象征美好的诗句,“怪石堆”象征不和谐的事物。
  • 拟人:“笑渠霜骨老崔嵬”中的“笑渠”赋予了作者嘲笑的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自我风姿的自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不和谐事物的排斥,同时强调了公正和自我裁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嘉鱼什:美好的鱼,比喻美好的诗句,象征着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 怪石堆:比喻不和谐或不美好的事物,象征着作者要避开的不良影响。
  • 冰姿:清冷的风姿,象征着作者的自信和清爽。
  • 霜骨:比喻老而坚硬的事物,象征着作者嘲笑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嘉鱼什”比喻什么? A. 美好的诗句 B. 不和谐的事物 C. 老而坚硬的事物 答案:A

  2. 诗中的“长安尘土去还来”反映了作者对什么地方的复杂情感? A. 长安 B. 家乡 C. 旅途 答案:A

  3. 诗中的“西曹汉吏持三尺”暗示了作者对什么的重视? A. 公正 B. 自我裁决 C. 诗歌创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 杜甫《春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东阳此诗对比,前者豪放不羁,后者含蓄深沉,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 杜甫《春望》与李东阳此诗对比,前者忧国忧民,后者追求美好,反映了不同诗人的关注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精选作品,有助于了解明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