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泽中行
楚山争蔽亏,日月无全辉。
楚路饶回惑,旅人有迷归。
骐骥思北首,鹧鸪愿南飞。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白话文翻译
在梦境的泽水中行走,楚山争相遮蔽着天空,使得日月无法完全辉映;楚地的道路曲折多变,旅人常常迷失归途。骐骥渴望北方,而鹧鸪则希望南飞。我向往京洛的游历,却依然对这风尘仆仆的生活感到不厌倦。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山:指楚地的山,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争蔽:相互遮蔽,形容山势高大。
- 亏:指缺少、残缺,形容日月的光辉被遮挡。
- 饶回惑:道路多曲折而令人困惑。
- 迷归:迷失归途,失去方向。
- 骐骥:指优秀的马,象征志向高远。
- 思北首:渴望向北方去,表示对故乡或理想的向往。
- 鹧鸪:一种鸟,象征希望南飞,寻求安宁。
- 京洛:指的是京都和洛阳,象征繁华和理想的生活。
- 风尘衣:指在旅途中的尘土和疲惫,象征生活的艰辛。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骐骥和鹧鸪,都有其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骐骥象征本领高超的人,而鹧鸪则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诗歌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人间疾苦、志向追求,常流露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梦泽中行》写于孟郊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在游历中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绘了楚地的险峻与迷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梦泽中行》是一首充满象征意义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迷茫与思索。开篇通过"楚山争蔽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被遮蔽的氛围,暗示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困惑。在"日月无全辉"的意象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因现实的阻碍而难以实现。接下来,"楚路饶回惑"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人们在迷雾中寻找归路,令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同时,诗中提到的"骐骥思北首"和"鹧鸪愿南飞",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和归属的向往。骐骥象征着追求高远志向的人,而鹧鸪则代表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展现了作者在辛劳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表明尽管旅途艰辛,但他依然怀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旅途的困惑与艰辛,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理想、自由和归属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山争蔽亏:楚地的高山互相遮挡,使得光辉缺失,暗示生活中的障碍。
- 日月无全辉:日月的光芒无法完全显现,象征美好事物被遮蔽。
- 楚路饶回惑:楚地的道路曲折,令人迷惑,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困惑。
- 旅人有迷归:旅人往往迷失方向,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骐骥思北首:优秀的马渴望向北,象征志向与理想的追求。
- 鹧鸪愿南飞:鹧鸪希望南飞,代表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我怀京洛游:我向往京洛的生活,表达了对繁华的追求。
- 未厌风尘衣:我并不厌倦风尘仆仆的生活,展现出作者的坚持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骐骥和鹧鸪比作追求理想与安宁的象征。
- 拟人:将动物赋予人类的情感与理想,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在旅途的艰辛与迷茫中,诗人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山:象征着遥远与艰难的旅途。
- 日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但因被遮蔽而无法完全显现。
- 骐骥: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志向与高远的抱负。
- 鹧鸪:象征着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骐骥”象征什么?
- A. 对自由的渴望
- B. 志向高远的人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生活的艰辛
-
填空题:诗中“楚路饶回惑”意指__。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B
- 道路多曲折而令人困惑。
- 对(诗中确实表现出对京洛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王之涣
- 孟郊的诗注重表现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郊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