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19 18:05:09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北梦琐言》云:

洞三榜,裴贽第二榜。

策夜,帘前献诗云云。

寻卒蜀中。

贽无子,人谓屈洞所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道此时如不得,
昭陵恸哭一生休。
北梦琐言云洞三榜,
裴贽第二榜。
策夜,帘前献诗云云。
寻卒蜀中。
贽无子,人谓屈洞所致。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时刻,公正似乎无法实现,
我在昭陵前痛哭,感慨一生已无所归。
北方的梦中,听说有三次榜单的事情,
裴贽位列第二榜。
夜晚策马而行,帘前献诗种种。
我在蜀中寻求消息,
贽无子嗣,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李洞的缘故。

注释:

  • 公道:公平正义,这里指当权者的公正。
  •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地,象征哀悼和对往事的追忆。
  • 北梦:这里可以理解为梦回北方,暗示思乡之情。
  • 琐言:琐碎的话语,这里指传言或小道消息。
  • 洞三榜:与李洞的名字相关的榜单,可能隐含着他的名声和成就。
  • 裴贽:唐代名臣,可能暗指功名与地位。
  • 策夜:指夜间骑马出行,带有急迫之意。
  • 蜀中:指四川地区,李洞在此地活动。
  • 贽无子:指裴贽无子嗣的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然其诗作常常蕴含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对公道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的不平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洞的《句》通过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公正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即以“公道此时如不得”引入,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失落感扑面而来,似乎在控诉当时社会的不公。接着,诗人提到“昭陵恸哭”,昭陵作为唐太宗的长眠之地,象征着对伟大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北梦琐言云洞三榜”,这里的“北梦”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指向,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诗人梦见北方,可能是对故土的思念,也可能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琐言”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流言蜚语的无奈与不满,似乎在暗示着个人名声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巨大落差。

“裴贽第二榜”,这句则透出一种讽刺与自嘲,诗人对裴贽的成就感到钦佩,却又因自身的境遇而感到一丝悲凉。最后以“贽无子,人谓屈洞所致”结束,似乎在道出人言可畏的现实,诗人在承受着世俗的压力与误解。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李洞深邃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道此时如不得:表达诗人对公正无法实现的无奈感受。
  • 昭陵恸哭一生休:通过对逝去英雄的哀悼,感叹自己一生的无所归。
  • 北梦琐言云洞三榜:描绘梦中听到的流言,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裴贽第二榜:提到裴贽的成就,暗示对比之下的自我失落。
  • 策夜,帘前献诗云云:描绘夜间的忙碌与对诗的追求。
  • 寻卒蜀中:表达对信息的渴求与对境遇的无奈。
  • 贽无子,人谓屈洞所致:揭示世俗对个人的误解与指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梦琐言”与“策夜帘前”,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隐喻:将“昭陵”作为哀悼的象征,隐含对历史的追思。
  • 对比:李洞与裴贽的成就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公道与个人命运展开,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昭陵: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对权威的追忆。
  • 北梦: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理想的追求。
  • 蜀中:作为诗人活动的地方,暗示着他对现实的不断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道此时如不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喜悦
    • C. 怀念
    • D. 平静
  2. “昭陵恸哭一生休”中的“恸哭”表现了什么?

    • A. 欢乐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平静
  3. “北梦琐言云洞三榜”中的“琐言”指的是什么?

    • A. 重要消息
    • B. 小道消息
    • C. 诗歌
    • D. 传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洞《句》 vs 杜甫《春望》: 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前者更专注于个人的无奈,而后者则更具历史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