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村居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18:38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

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
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白话文翻译:

我迁居到了村庄,树木和阙楼可以看到城隍庙。
虽然云水的景色美得像画一样,但我对恩情和私情却始终不能忘怀。
猿猴的涎水滴在鹤的衣襟上,麈尾轻轻拂过僧人的床。
我被抛弃,跟随樵夫和牧人,如何才能报答稻米和粮食的恩情呢?

注释:

  • 迁居:指搬迁到新的居住地。
  • :指房屋或居所。
  • 树阙:树木和阙楼,阙楼是古代城市中用于祭祀和守卫的建筑。
  • 城隍:城隍庙,供奉城隍神的地方,城市的保护神。
  • 云水:自然景色,云和水。
  • 恩私:恩情与私情。
  • 猿涎:猿猴的口水,形象生动。
  • 鹤氅:鹤的衣服,常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
  • 麈尾:僧人用来拂尘的物件。
  • 樵牧:樵夫与牧人,指代普通的劳动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提到的“城隍”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城隍常被视为保护地方的神灵。诗中提到的猿猴和鹤,也常常用来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自然和人文结合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迁村居二首》创作于李洞迁居之后,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思考。此时,李洞可能经历了人生的变故,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恩情的感激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迁居后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旧情的眷恋。开篇就以“移居入村宇”引入,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通过“树阙见城隍”的描写,建立起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诗中提到的“云水虽堪画”,让人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但接着又强调“恩私不可忘”,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猿猴与鹤的互动,表现出自然生活的细腻和生动。最后一句“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依靠的思考与无奈,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与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移居入村宇”:迁居到村子里,开始新生活。
  • “树阙见城隍”:可以看到城隍庙,表示对新环境的欣赏。
  • “云水虽堪画”:自然景色如画,暗示美好。
  • “恩私不可忘”:对过往恩情的铭记,表现人情之暖。
  • “猿涎滴鹤氅”:生动的描写,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麈尾拂僧床”:僧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弃逐随樵牧”:自己被遗弃,跟随普通劳动者。
  • “何由报稻粱”:感叹无以回报生活的恩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美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在新环境中的感慨与对旧情的怀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流露出对恩情的感激与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村宇: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活的变迁。
  • 城隍:代表着保护与神灵的庇佑。
  • 云水: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 猿猴与鹤:代表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
  • 樵牧:象征平民百姓的艰辛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供奉神灵的庙宇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2. 诗人对于“云水”的态度是?

    • A. 完全不喜欢
    • B. 认为美丽
    • C. 只关注物质
    • D. 无所谓
  3. 诗中“弃逐随樵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由
    • B. 无奈
    • C. 愉悦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李洞与王维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但李洞的诗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更为深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