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时间: 2025-01-01 15:30:50

云洞看云坐,月岩和月留。

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洞看云坐,月岩和月留。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

白话文翻译:

在云洞中坐着观赏云彩,在月岩上与月亮共留。原来只是个乡野老人,却被强行称为知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洞: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洞穴。
  • 月岩:指月光照耀下的岩石。
  • 野老:指乡野间的老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知州: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这里指被误认为的官职。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俯在某个自然环境中静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己被误认为官职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的静谧体验。首句“云洞看云坐”,通过“看”和“坐”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次句“月岩和月留”,用“和”字表达了作者与月亮的亲密无间。后两句“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则以自嘲的口吻,揭示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疏离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洞看云坐”:作者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中静坐,观赏云彩,体现了与自然的亲近。
  • “月岩和月留”:在月光照耀下的岩石上,作者与月亮共留,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
  • “元来是野老”:原来只是个乡野老人,强调了作者的自然身份。
  • “强唤作知州”:却被强行称为知州,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无奈和自嘲。

修辞手法:

  • 拟人:“月岩和月留”中的“和”字,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与月亮的亲密关系。
  • 自嘲:“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通过自嘲的口吻,揭示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疏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官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身份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洞:象征自然的隐逸之所。
  • 月岩:象征自然的静谧之美。
  • 野老:象征自然的生活状态。
  • 知州:象征官场的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洞”和“月岩”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隐逸之所和静谧之美 B. 官场的繁忙和压力 C. 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遗迹和现代的痕迹

  2. 诗中的“野老”和“知州”分别指什么? A. 自然的隐逸之所和静谧之美 B. 乡野间的老人和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C. 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遗迹和现代的痕迹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自嘲 B. 比喻和对仗 C. 夸张和排比 D. 设问和反问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徐俯的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身份的疏离感,但徐俯的诗更简洁质朴,而苏轼的赋则更富有哲理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徐俯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