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许椎埋尽把耡,而今户户偃犀渠。
太平无象从何见,一夜春风长碧蔬。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曾经埋下了多少耕耘的辛劳,如今每家每户都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太平的景象从何而来呢?只是在一个春风拂面的夜晚,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注释:
- 椎:指锄头或耕具,暗指辛劳的农作。
- 耡: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耕犁。
- 偃:倒下的意思,形容田间丰收的景象。
- 犀渠:这里可能指代水渠,暗示灌溉的便利。
- 太平无象:指没有太平盛世的迹象。
- 春风:象征温暖、复苏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生卒年不详),字子翚,号静山,宋代诗人,尤以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农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安宁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村居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与珍惜。
诗歌鉴赏: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及对太平生活的向往。首句“几许椎埋尽把耡”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显示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暗示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希望。接下来的“而今户户偃犀渠”则转向描绘丰收后的景象,家家户户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表现出一种安宁的社会氛围。
而“太平无象从何见”则带有一丝思索,诗人开始反思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暗示着治乱兴衰的历史轮回。最后一句“一夜春风长碧蔬”则以春风的意象结束全诗,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希望无限的情感,仿佛在说,只要团结一心,便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许椎埋尽把耡”: 诗人用“椎”和“耡”两个农具,隐喻农民的辛勤耕作,显示出其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
“而今户户偃犀渠”: 描绘了丰收后的场景,暗示着水利设施的完善,使得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
“太平无象从何见”: 诗人反思太平的来之不易,表现出对社会安宁的渴望。
-
“一夜春风长碧蔬”: 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和复苏,结束全诗时给予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椎埋”与“户户”,形成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 比喻:将农具与丰收相联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农村的生活状态。
- 象征: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未来的美好前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机的赞歌,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椎:象征农民的辛勤与耕作。
- 犀渠:象征水利的便利与丰收的希望。
- 春风:象征生机、复苏与希望。
- 碧蔬: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椎”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一种鸟
C. 诗歌 -
“一夜春风长碧蔬”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机与希望
C. 暴风雨 -
诗中提到的“太平无象”是什么意思?
A. 没有战争
B. 没有和平的景象
C. 有很多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刘子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田园风光,但王维更加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和谐,而刘子翚则侧重于社会的繁荣与丰收,展现了不同的田园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