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狱谣》
时间: 2025-01-06 10:3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悯狱谣》 作者:司马光 〔宋代〕
五刑象天有震耀,上圣本以防奸邪。
法官由来少和泰,皋陶之面如削瓜。
况於秦汉任酪吏,死人籍籍如乱麻。
棰楚这求靡不得,小者鲸刖大灭家。
君不见古时牢狱地,几多冤骨埋黄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监狱制度和司法不公的愤慨。作者提到五刑之法如天震般可怕,圣明的统治者本应防止奸邪之事,但法官们却少有和谐与公正。皋陶作为古代著名的法官,其面容如削瓜般光滑,象征着公正与清明。然而在秦汉时期,任用的官吏却如同酪农一般,致使死人的冤屈如同乱麻般难以理清。即便在遭受严刑拷打时,求情的声音也难以得到回应,小罪者被割指,大罪者则满门抄斩。难道你没有看到,古代的监狱中埋藏了多少冤屈的骨骼吗?
注释
- 五刑:指古代法律中的五种刑罚,象征残酷的法律。
- 皓陶:古代著名法官,象征公正。
- 任酪吏:比喻官吏如同酪农,暗指其贪污无能。
- 棰楚:指用棰打人,象征严酷的刑罚。
- 鲸刖:鲸,指“大”,刖即割脚,象征对小罪犯的严厉惩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倡导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
《悯狱谣》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司马光对当时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深感痛心,故而写下此诗,以表明对冤屈者的同情和对不公正法律的控诉。
诗歌鉴赏
《悯狱谣》是一首充满愤慨与同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代法制的反思,揭示了司法的不公与残酷。开头以“五刑象天”描绘了法律的威严与压迫,接着转向对法官的不满,指出他们缺乏和谐与公正,暗示法律的执行者与普通百姓的关系疏离。诗中提到的“皋陶”象征着理想中的公正,而现实的法律官吏却如同“酪吏”般无能与贪婪,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使人感受到古代监狱的悲惨与冤屈,最终质问读者:“君不见古时牢狱地,几多冤骨埋黄沙”,强烈的呼唤着对不公正法律制度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怀,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刑象天有震耀:五种刑罚如同天上的雷电般显赫而严厉,映射法治的威严。
- 上圣本以防奸邪:理想的统治者应当用法律来防范邪恶。
- 法官由来少和泰:法官历来缺乏和谐与公正,反映司法的腐败。
- 皋陶之面如削瓜:皋陶的形象象征公正,强调理想法官的形象。
- 况於秦汉任酪吏:对比秦汉时期的无能官吏,指出法治的倒退。
- 死人籍籍如乱麻:死者的冤屈如同乱麻般难以梳理,揭示司法的混乱。
- 棰楚这求靡不得:即便求情也难以得到回应,显示司法的冷酷。
- 小者鲸刖大灭家:小罪犯遭受割指之刑,大罪犯则满门抄斩,表明法律的不合理。
- 君不见古时牢狱地:发出质问,激发读者对历史的不公的思考。
- 几多冤骨埋黄沙:暗示无数冤屈者的冤屈被埋没,呼唤关注社会正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法官由来少和泰”中,“和泰”比喻法官的公正。
- 对仗:如“小者鲸刖大灭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气。
- 排比:如“死人籍籍如乱麻”,通过排比增加语势,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古代司法不公的深切关怀,呼吁社会关注冤屈者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法律与人权的思考,是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意象分析
- 五刑:象征法律的威严与压迫。
- 皋陶:象征理想中的公正与明理。
- 冤骨:象征无辜者的屈辱与悲惨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悯狱谣》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司马光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皋陶”象征什么? a) 贪官
b) 公正的法官
c) 战争 -
“小者鲸刖大灭家”这句的意思是? a) 小罪犯受到轻罚,大罪犯则重罚
b) 小罪犯受到重罚,大罪犯则轻罚
c) 所有人都受到轻罚
答案
- b) 司马光
- b) 公正的法官
- a) 小罪犯受到轻罚,大罪犯则重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人间美景与人情冷暖。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悯狱谣》与《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形成对比,《悯狱谣》关注社会不公,而《春江花月夜》则描绘自然与情感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司马光传》
- 《诗词解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