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应先生韵》
时间: 2025-01-04 11:2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秋深莫浪悲,有酒且醉高阳池。
百年知几从古少,一日不见令人思。
醉来子细看萸佩,兴剧风流歌柘枝。
洪范桥西浣花老,得钱相觅肯教迟。
白话文翻译:
白发苍苍的秋天已经深了,不要无谓地悲伤,
有酒就痛快地在高阳池边醉一场。
百年人生,能够知晓几何,从古至今少之又少,
一天不见你就让我思念不已。
醉酒之后仔细看看你的佩饰,
兴致勃勃地唱起《柘枝》的曲子。
洪范桥西边的浣花已经苍老,
得到钱财的机会不如寻觅来得更为缓慢。
注释:
- 白发:指年老,诗人以白发象征年龄的增长。
- 秋深:秋天已深,暗示时间的流逝。
- 高阳池:指古代的一处酒池,象征着饮酒作乐的场所。
- 百年知几:百年的生命中,真正理解的事情少之又少。
- 萸佩:指佩戴的香草,象征着美好和思念。
- 柘枝:古代名曲,常用来表达欢愉和酒兴。
- 洪范桥:一处地名,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表达对老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奎,明代诗人,字时中,号子渔,生于晚明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日,正值高阳时节,诗人借酒抒怀,通过酒、秋与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和应先生韵》是一首极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诗作。诗歌开篇以“白发秋深”引入,直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这深秋的季节中,以白发作为象征,暗示自己已步入老年,感到岁月的无情。接着,诗人转向饮酒,强调“有酒且醉”,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一片秋叶飘零的氛围中,诗人选择通过饮酒来逃避悲伤,展现出一种洒脱与放纵。
“百年知几从古少”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感叹人生短暂,能够真正理解的事物寥寥无几。“一日不见令人思”则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显示出人际关系的珍贵。接下来的“醉来子细看萸佩”,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醉中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两句“洪范桥西浣花老,得钱相觅肯教迟”则以地名为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以“相觅肯教迟”暗示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尽管人生苦短,然而仍希望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欢愉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酒、秋、友谊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伤感又欢乐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发秋深莫浪悲:白发人应在深秋时节不要无谓地悲伤。
- 有酒且醉高阳池:在这时节,饮酒作乐是应有之举。
- 百年知几从古少:人生短暂,能理解的道理少之又少。
- 一日不见令人思:对友人的思念在于短短一天的分别。
- 醉来子细看萸佩:醉酒后仔细欣赏佩戴的美好事物。
- 兴剧风流歌柘枝:高兴之时,欢唱古曲,尽情享受生活。
- 洪范桥西浣花老:提到具体地点,感叹岁月无情,花已苍老。
- 得钱相觅肯教迟:追求金钱的过程往往是缓慢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白发秋深”和“有酒且醉”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如“醉来子细看萸佩,兴剧风流歌柘枝”。
- 反问:对时间的流逝进行反思,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通过饮酒作乐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积极应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着年老和时间的流逝。
- 高阳池:象征着欢愉与饮酒作乐的场所。
- 萸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友谊的象征。
- 柘枝:古代著名乐曲,代表欢乐和放纵。
- 洪范桥:具体的地理位置,体现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阳池”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欢愉
- C. 思念
-
“一日不见令人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忍耐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对仗
- B. 拟人
- C. 排比
答案:
- B
- B
- A,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胡奎的《九日和应先生韵》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饮酒作乐的主题,但李白更为豪放,强调享乐和放纵,而胡奎则在享乐中夹杂了对时光流逝和友谊的思考,情感更加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