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仲求登高有感》
时间: 2025-01-06 04:1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侍灵芝九日觞,登高从此共凄凉。
故乡江外烟波阔,上国云中道路长。
世事祇催蓬鬓雪,秋风不减菊花黄。
坐看鸿雁天涯远,甘醉茱萸盏面香。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和友人一起饮酒登高,然而从此之后却感到凄凉。故乡在江边,烟波浩渺;而京城在云中,通往那里道路漫长。世事只催促我白发苍苍,秋风却没有减轻菊花的黄。坐在这里遥望鸿雁飞往天涯,心甘情愿沉醉于茱萸酒的香气中。
注释:
- 灵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象征长寿。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传统上有登高的习俗。
- 凄凉:指内心的孤寂和悲凉。
- 江外:指离故乡较远的地方,象征思乡之情。
- 上国:指京城,常用来代指权贵之地。
- 蓬鬓雪:形容年老白发,蓬乱的头发。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的习俗,寓意长寿和健康。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通常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 鸿雁:古时常用来象征思乡或远行,代表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汝砺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作著称,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情感上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登高活动,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曾侍灵芝九日觞”勾起了昔日与友人共饮的快乐回忆,但随之而来的“共凄凉”则显露出内心的孤寂。诗人通过对故乡江外的描绘与“上国云中道路长”的对比,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接着,诗人感慨人生的无情,世事如催促般让他白发苍苍,而秋风依然吹拂,不减菊花的黄,象征着虽然岁月流逝,生命的美好依然存在。最后两句“坐看鸿雁天涯远,甘醉茱萸盏面香”则表达了诗人在远方的思乡情绪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生活不易,但他选择在这一刻沉醉于酒香之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侍灵芝九日觞:回忆过去与友人共饮的情景,灵芝象征长寿,带有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登高从此共凄凉:虽然有过愉快的时光,但此后却感到孤寂,反映了岁月的无情。
- 故乡江外烟波阔:描绘故乡的辽阔与美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上国云中道路长:对比故乡的宽广与京城的遥远,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 世事祇催蓬鬓雪:感叹世事的无情,催促人老。
- 秋风不减菊花黄:尽管生活艰苦,但菊花依旧盛开,象征生命的坚韧。
- 坐看鸿雁天涯远:表达诗人对游子思乡的情感。
- 甘醉茱萸盏面香:在美酒中寻找安慰,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灵芝”与“茱萸”作为长寿与美好的象征。
- 对仗:如“故乡江外烟波阔,上国云中道路长”,对比出两地的不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习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面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
意象分析:
- 灵芝:长寿与健康的象征,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菊花:象征坚韧与生命的美好。
- 鸿雁:思乡与游子的象征,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茱萸:与重阳节的习俗相关,象征着对生命的珍惜。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彭汝砺
- D. 白居易
答案:C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有饮酒登高的习俗,这一天是农历的__日。
答案:九月九日
-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故乡江外烟波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在重阳节时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历史的沉重,而彭汝砺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细腻与温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