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何龙友区启图黎无求过集》

时间: 2025-01-06 04:58:25

陆沈又复滞燕京,秋色偏宜吏隐情。

逢节每寻香国会,听鸿不那客心惊。

篱边菊蕊迟寒发,槛外云霞向晚明。

莫忆插萸天万里,尊前拚醉夜纵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沈又复滞燕京,秋色偏宜吏隐情。
逢节每寻香国会,听鸿不那客心惊。
篱边菊蕊迟寒发,槛外云霞向晚明。
莫忆插萸天万里,尊前拚醉夜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燕京(指北京)滞留的心情,感叹秋天的景色更适合隐居的官员。每逢节日,他总是去寻找香国(指香山)的聚会,而听到鸿雁的叫声却让他心中不安。篱笆边的菊花在寒冷中慢慢绽放,窗外的云霞在傍晚显得格外明亮。不要再忆起那遥远的地方插萸的日子,干脆在酒前尽情地醉倒在夜色之中。

注释

  • 陆沈:指沉入水中,形容被困的状态。
  • 燕京:古名北京。
  • 吏隐情:隐隐约约的官吏之情,指隐居官员的情感。
  • 香国:指香山,古时著名的游玩胜地。
  • 鸿:鸿雁,象征远方的思念。
  • 菊蕊:菊花,常用来象征孤芳自赏。
  • :指萸草,常在重阳节时插戴,象征长寿。

典故解析

  • 插萸:重阳节的习俗,插萸防病,寓意长寿。
  • 香国会:反映古人重视节日聚会的文化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孙宸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的秋季,诗人因节日的到来而感到孤独,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现实时空中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色和节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开篇以“陆沈又复滞燕京”引入,引发读者对诗人身处的环境的关注,接着通过“秋色偏宜吏隐情”展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每逢节日,他总是去寻求香国的聚会,这不仅表现了他对社交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在“听鸿不那客心惊”中,鸿雁的叫声让人想起了远方的思念,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寂感。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为丰富,菊花与云霞的描绘,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莫忆插萸天万里,尊前拚醉夜纵横”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无奈和对醉酒放纵的向往,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陆沈又复滞燕京:暗示诗人因困境而滞留在北京,表明他的失落感。
  2. 秋色偏宜吏隐情:秋天的景色适合隐士,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逢节每寻香国会:每逢节日去参加聚会,表现对社交的渴望。
  4. 听鸿不那客心惊:鸿雁的叫声让人心中不安,感受到孤独。
  5. 篱边菊蕊迟寒发:菊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孤芳自赏。
  6. 槛外云霞向晚明:傍晚的云霞明亮,展现自然之美。
  7. 莫忆插萸天万里:不要再忆起远方的插萸习俗,表达对过往的无奈。
  8. 尊前拚醉夜纵横:在酒前尽情醉倒,表现对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色比作隐士的情感。
  • 对仗:如“篱边菊蕊迟寒发,槛外云霞向晚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秋天的孤独与失落,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成熟与凋零,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鸿雁:象征思乡与远方的牵挂。
  • 菊花:象征孤高与独立,反映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 云霞: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生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鸿”指代什么?

    • A. 鸿雁
    • B. 河流
    • C. 风
    • D. 山川
  2. 诗人最希望在节日中做什么?

    • A. 隐居
    • B. 聚会
    • C. 旅行
    • D. 写诗
  3. “篱边菊蕊迟寒发”中“菊”代表什么?

    • A. 美丽
    • B. 孤芳自赏
    • C. 友谊
    • D. 忍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在重阳节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孤独的夜晚怀念亲人,表现了对家庭的深切依恋。

这两首诗与李孙宸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进一步丰富了对节日孤独感的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孙宸传》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