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道林寺作》

时间: 2025-01-19 13:50:02

岚湿南朝殿塔寒,此中因得谢尘寰。

已同庭树千株老,

未负溪云一片闲。

石镜旧游临皎洁,岳莲曾上彻孱颜。

如今衰飒成多病,黄叶风前昼掩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岚湿南朝殿塔寒,此中因得谢尘寰。
已同庭树千株老,未负溪云一片闲。
石镜旧游临皎洁,岳莲曾上彻孱颜。
如今衰飒成多病,黄叶风前昼掩关。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雾气湿润了南朝的殿堂,塔楼显得寒冷,在这里我因而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庭院中的树木已经老去千株,而溪水中的云彩却依旧悠闲自在。曾经在清澈的石镜前游玩,如今已在苍老的容颜中重温往昔。如今我衰老多病,黄叶在风中飘落,遮掩了白昼的门扉。

注释:

  • :雾气,山间的云雾。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通常是指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 尘寰:尘世,世俗生活。
  • 溪云:溪水中的云彩,形容自然的宁静与闲适。
  • 石镜:指清澈的水面,像镜子一样。
  • 岳莲:形容高山的莲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衰飒:衰弱的样子,形容身体的虚弱。
  • 黄叶:秋天的黄叶,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79年-835年),字维城,号梦阮,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清新、恬淡的风格,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齐己寄居在道林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在南朝的古建筑中,他寻找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在湿润的岚气和寒冷的塔楼之间,诗人感受到了远离尘世的宁静,这是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提到的“千株老”的庭树与“溪云一片闲”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在这里不仅是观察者,更是感受者,他曾在石镜前游玩,感慨自己曾经的容颜,如今却已衰老多病。

整首诗以秋天的黄叶作结,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齐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岚湿南朝殿塔寒:描述殿堂与塔楼的寒冷氛围,营造出一种清冷的自然景象。
  • 此中因得谢尘寰: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得以摆脱世俗的烦恼。
  • 已同庭树千株老:庭中的树木已历经沧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未负溪云一片闲:溪水中悠闲的云彩与衰老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石镜旧游临皎洁:回忆曾经在清澈水面上游玩时的纯净与快乐。
  • 岳莲曾上彻孱颜:高山的莲花曾映衬着清秀的容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如今衰飒成多病:如今的自身已衰弱多病,暗示诗人的沧桑感。
  • 黄叶风前昼掩关:秋天的黄叶在风中飘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凋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悠闲的云彩,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出对仗工整,例如“千株老”与“一片闲”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 庭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溪云:象征自然的悠闲与自在,反映诗人内心的向往。
  • 石镜:象征清澈与纯净,寄托了对美好回忆的追逐。
  • 黄叶:象征衰老与凋零,传达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岚湿南朝殿塔寒”中,“岚”指的是: A. 风
    B. 雾
    C. 雨
    D. 雪

  2. 诗中“已同庭树千株老”中的“庭树”意指: A. 花草
    B. 树木
    C. 矮树
    D. 垂柳

  3.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尘世的繁华
    B. 自然的宁静
    C. 社会的喧嚣
    D. 人际的交往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斗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传达出宁静致远的情感。
  • 李白《夜泊牛斗星》:通过星空与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相似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齐己生平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