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时间: 2025-01-17 09:38:54

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

只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白头翁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只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感慨。藤蔓的生长比蓬草的短,自己低微地栖息在晚风中,心中充满了怯懦。只因为头发早白,导致自己无处能够融入美丽的花丛之中。

注释:

  • 疏蔓:稀疏的藤蔓,形容生长状态。
  • 卑栖:低下地栖息,指地位低下或心态卑微。
  • :害怕、不安。
  • 芳丛:美丽的花丛,象征着年轻、美好和繁华。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老年人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的普遍反映,典型的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白头翁》写于诗人晚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便通过此诗表达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白头翁》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字数虽少,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的开头“疏蔓短于蓬”,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自我在时光流逝中显得微不足道。诗人以“卑栖怯晚风”来表达自己在晚年时的无奈与害怕,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接着,诗的最后两句“只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则更为深刻,直接将个人境遇与自然景象相联系,表达了因年老而无法融入繁华世界的无奈与孤独。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内心感受的写法,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蔓短于蓬”:用稀疏的藤蔓比喻自身地位的微薄,表现出一种自我卑微的态度。
  2. “卑栖怯晚风”: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害怕与不安,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助感。
  3. “只缘头白早”:直接点出老年的原因,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4. “无处入芳丛”:表达了因年老而无法再与青春美好相融合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处境比喻为“疏蔓”,表现出孤独与微不足道。
  • 拟人:将晚风描述为令人害怕的存在,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不可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蔓:象征着衰老与孤独。
  • 芳丛: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生活,是老年人无法触及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蔓短于蓬”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自身的微薄
    • C. 自然的景色
  2. “卑栖怯晚风”中的“卑”主要指什么?
    • A. 高贵
    • B. 低下
    • C. 美丽
  3. 诗中提到“无处入芳丛”主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 A. 对繁华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可对比杨维桢的《白头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对生命的感悟,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杨维桢则更为细腻与沉思,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