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
时间: 2025-01-04 12:1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
作者: 董以宁
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
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
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
便床前再欲听呻吟,除非梦。
椒花在,为谁颂。
荔粉在,为谁奉。
只扶携弱弟,麻衣悲恸。
从此屠苏怜最后,亲魂若在应犹共。
为悯孙还尽半杯休,牵牛捧。
白话文翻译
去年今天,我心中思念母亲的病痛,感到无比的痛苦。
我依然记得在床前照顾她的情景,母亲的恩情深重。
此时她的灵魂不知归何处,黄泉与碧落,我这个儿子也难以送她。
在床前我再想听到她的呻吟,除非是在梦中。
椒花盛开,这为谁而歌颂呢?
荔枝的香粉,这又为谁而奉献呢?
我只能扶着年幼的弟弟,身穿麻衣悲伤哭泣。
从此饮屠苏酒只感到最后的怜惜,若亲魂还在应该也是陪伴我。
为了怜悯孙子,我才喝下这半杯酒,手中却只能捧着牵牛花。
注释
- 扪心: 触摸心灵,形容内心的痛苦。
- 慰劳: 安慰和劳作,这里指照顾母亲。
- 黄泉碧落: 指阴间和天上,形容母亲的灵魂归去。
- 屠苏: 一种节日饮品,象征着新年的祝愿。
- 牵牛: 牵牛花,象征着思念与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日,正值新年之际,诗人因母亲的病重而心情沉重。诗中融入了对母爱的怀念与对逝者的哀悼,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悼亡诗,诗人董以宁通过对过往的回忆,细腻地描绘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开篇以“去岁今朝”引入,便道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令人倍感凄凉。
诗中“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一联,展现了诗人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他不仅怀念母亲的关爱,也反映了自己在母亲病重时的无奈与痛苦。接下来的“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更是将这种痛苦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母亲离世后灵魂去向的困惑与无力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比如“椒花”和“荔粉”,引出了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既表达了对生活的惋惜,也反映了在亲人离世后,节日的欢庆变得无比苍白。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让人思考生死与人生的无常。董以宁在这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哀痛与无奈,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
-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病重的思念与内心的痛苦。
-
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
- 追忆照顾母亲时的情景,强调母亲的恩情。
-
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
- 反映对母亲死后的灵魂去处的困惑。
-
便床前再欲听呻吟,除非梦。
- 期望再听到母亲的声音,唯有在梦中实现。
-
椒花在,为谁颂。荔粉在,为谁奉。
- 节日的欢庆与母亲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
-
只扶携弱弟,麻衣悲恸。
- 诗人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表达悲痛。
-
从此屠苏怜最后,亲魂若在应犹共。
- 喝屠苏酒的悲伤,期望亲人仍在身边。
-
为悯孙还尽半杯休,牵牛捧。
- 为了安慰孙子,才勉强饮酒,手中却是牵牛花,象征对亲情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 通过“椒花在,为谁颂”赋予花朵以情感,表达内心的孤独。
- 对仗: 全诗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母亲的病重与离世展开,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生死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椒花: 象征着节日与庆祝,但在此却显得格外凄凉。
- 荔粉: 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暗含对逝去亲情的追忆。
- 屠苏: 新年饮品,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椒花”象征什么?
A. 欢庆
B. 伤痛
C. 长寿
D. 友情 -
诗中提到的“黄泉碧落”指的是什么?
A. 人生
B. 生命
C. 阴间与天上
D. 家乡 -
诗歌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伤感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江红》对比: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静夜思》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而《满江红》则更加强调对亲人的哀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董以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从古到今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