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渡扬子江感成》
时间: 2025-01-04 12:3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渡扬子江感成
作者: 沈善宝 〔清代〕
滚滚银涛,泻不尽心头热血。想当年山头擂鼓,是何事业。肘后难悬苏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笔。数古来巾帼几英雄,愁难说。望北固,秋烟碧。指浮玉,秋阳赤。把蓬窗倚遍,唾壶击缺。游子征衫搀泪雨,高堂短鬓飞霜雪。问苍苍生我欲何为,空磨折。
白话文翻译
滚滚的江水如银涛般翻滚,泻不尽我心中的热血。想当年在山头擂鼓,究竟是为了什么事业。现在肘后难以悬挂苏季的印章,口袋里剩下的只有文通的笔。自古以来,巾帼英雄有多少,我无法说清。望着北固山,秋天的烟雾显得碧绿。指向那浮玉般的云,秋阳正赤热。倚着窗户,唾壶敲打声响。游子在征途上,衣衫湿透泪雨,家中父母白发苍苍。问苍天,我这一生究竟该做些什么,空在磨折中度过。
注释
- 银涛:形容水波滚滚的样子。
- 心头热血:心中激荡的热情。
- 苏季印:指苏洵、苏轼等人的印章,象征文人之志。
- 文通笔:指文笔,象征才华。
- 巾帼英雄:指女性英雄。
- 北固:北固山,位于扬子江边,象征着离别和思乡。
- 浮玉:指白云,形容轻盈如玉。
- 唾壶:古代文人用以盛水的器具,这里可能指代文人的生活。
- 游子:指远行的人,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高堂短鬓:形容父母年老,白发苍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善宝,清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壮丽的山河和豪情壮志,结合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沈善宝的生活和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激荡与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惘。此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充满了变革与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露了对英雄事业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深入探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以“滚滚银涛”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奔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情与对历史的激荡回忆。接下来的回忆部分,诗人通过“想当年山头擂鼓”的句子,强调了过去的辉煌与成就,展现出一种对英雄事业的追忆与向往。
“肘后难悬苏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笔”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无奈与现实的困顿。虽然曾有过英雄气概,但如今却难以实现志向。诗中提到的“巾帼英雄”,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代女性的赞美与关注。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对北固山的眺望与秋烟的描绘,充满了思乡之情。最后的反思“问苍苍生我欲何为”,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困惑。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沈善宝对历史、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滚滚银涛:以银涛形象勾勒出奔腾不息的江水,象征着激荡的情感。
- 泻不尽心头热血:表达了诗人对激情和理想的追求。
- 想当年山头擂鼓:回忆过去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对往昔的追忆。
- 肘后难悬苏季印:感叹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落空。
- 囊中剩有文通笔:强调尽管没有权势,但仍保持文人的风范与才华。
- 数古来巾帼几英雄,愁难说:感慨女性英雄的稀少及其艰难。
- 望北固,秋烟碧: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思乡之情。
- 游子征衫搀泪雨:描绘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愁苦。
- 问苍苍生我欲何为:最终将诗人的迷茫与思考推向高潮,反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涛”比喻江水,生动形象。
- 拟人:用“泻不尽”让江水仿佛有了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高堂短鬓飞霜雪”,展现了诗的音韵美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英雄事业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质疑与迷茫。通过对江水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个人理想与现实斗争的复杂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涛:象征激情与澎湃的情感。
- 北固山:代表思乡与历史的重负。
- 秋烟:象征离愁与淡淡的忧伤。
- 游子:象征漂泊与孤独,反映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肘后难悬苏季印”是指什么?
- A. 传承的文人印章
- B. 个人的理想
- C. 诗人的遗憾
- D. 以上皆是
-
“望北固,秋烟碧”中的“北固”指代哪座山?
- A. 泰山
- B. 北固山
- C. 黄山
- D. 雁荡山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将沈善宝的《满江红》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但沈善宝更为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人生的畅快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