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9:1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宁调元(清代)
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空悔恨花开花谢,不曾将折。
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
骥伏枥,心更烈。虎变鼠,喉为咽。
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
浪迹东西桃梗断,闲愁千万丁香结。
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
白话文翻译
时间流逝,转眼已过了中元节。空自感叹花开花谢,却没有去采摘。
帝女新添的瑶瑟发出怨恨,娲皇羞愧地去补天。
想如今生的因果又重聚,经历了红羊劫。
骏马虽然在槽中,却心中更加热烈;虎虽变为鼠,喉咙却难以咽下。
望帝城现在何在?匈奴仍未被消灭。
我在东西之间漂泊,桃花已断,心中的闲愁却千千万万,像丁香结一样缠绕。
回顾历史,有多少兴亡更替,真是难以言说。
注释
- 中元时节:指农历七月十五,是祭拜祖先的节日。
- 空悔恨:徒然感到遗憾、懊悔。
- 帝女:传说中的女神。
- 瑶瑟:一种古代的乐器。
- 娲皇:传说中补天的女娲。
- 红羊劫:指某种劫难或磨难。
- 骥伏枥:比喻有才能的人未能施展。
- 望帝城:传说中的古城,象征着失落的国土。
- 匈奴未灭:指当时北方民族未被征服。
- 闲愁:无所事事时产生的愁苦。
- 丁香结:形容情感纠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生于清代,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和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对历史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开篇以“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引入,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感叹花开花谢的同时,表达出对未能把握当下的悔恨之情,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这不仅反映出对神话传说的借鉴,也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了对命运的思考。诗人将个人的苦闷与历史的兴亡相联系,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迷茫。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一句,展现了人生的轮回和因果关系,抒发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力感。接下来的“骥伏枥,心更烈”和“虎变鼠,喉为咽”则让人感受到人才未能施展的焦虑与压抑。
最后,通过“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民族历史的层面,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结束,给人以深思的余韵,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描绘时间流逝,节日的变迁,暗示生命的短暂。
- 空悔恨花开花谢,不曾将折:表达对未能珍惜美好时光的悔恨。
- 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反映命运的轮回,强调因果关系。
- 骥伏枥,心更烈:表达对有才能却未能施展的焦虑。
- 虎变鼠,喉为咽:象征力量的削弱与无奈。
- 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历史层面,表现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 浪迹东西桃梗断,闲愁千万丁香结:描绘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反思历史的兴亡,感慨不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骥伏枥”,比喻有才能者未能施展。
- 拟人:如“瑶瑟怨”,使抽象的情感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开花谢: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瑶瑟:代表音乐与情感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抑郁。
- 红羊劫:象征磨难与考验。
- 望帝城:象征失落的历史与文化。
- 丁香结:形容情感的复杂与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中元时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七夕节
- D. 农历七月十五
-
诗中提到的“瑶瑟”是一种什么?
- A. 乐器
- B. 花卉
- C. 书籍
- D. 衣物
-
“骥伏枥,心更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逸
- B. 焦虑
- C. 快乐
- D. 平静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均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叹息。
诗词对比
- 宁调元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宁调元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纠结,而辛弃疾则更具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历史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