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西蕃使》
时间: 2025-01-01 13:0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和西蕃使
作者:杜审言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白话文翻译
使者出自凤凰池,京城的春天已渐渐晚了。
圣明的朝廷尚在制定边疆的政策,诏书上命令兵戈撤去。
在明光殿前,恭敬地拜手,心中却摇荡在上林苑中。
种植的青羌已在远方落下,翻越关山到达赤坂。
疆场上虽然无事,仍然可以悠然自得地歌唱与进餐。
难道仅仅是赐予和睦的和平,更应该封赏远方的安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使者,指前往西蕃的使节。
- 凤凰池:传说中的美丽池塘,象征着繁荣和美好。
- 圣朝:指的是唐朝,强调其明君治国的伟大。
- 边策:边疆政策。
- 诏谕:皇帝的命令与指示。
- 明光殿:唐代皇宫的一部分,象征权威和尊贵。
- 上林苑:皇家园林,象征富贵与欢愉。
- 青羌:指羌族,古代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的民族。
- 赤坂:指险峻的山路,象征艰难的行程。
典故解析
- 凤凰池:常用来象征美丽的地方,或是吉祥的象征。
- 上林苑:历史上是汉代王朝的皇家园林,寓意权贵和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 180-约 245),字子华,号青丘,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古体诗。其诗风清新、明快,常常反映社会与政治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正值对外交流的时期,诗中表现出对西蕃使者的礼遇与和平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朝廷重视对外交往,推动和谐的愿望。
诗歌鉴赏
《送和西蕃使》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典雅的意象,展现了唐代的盛世气象与对外交流的重视。诗的开头以“使出凤凰池”引入,既描绘了使者出发的美丽景象,又隐喻了朝廷的繁荣。接下来,诗人提到“圣朝尚边策”,表明当时朝廷对边疆政策的重视,显示出对国防与外交的审慎态度。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两句,体现了使者对朝廷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将权力的庄严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产生出一种矛盾又和谐的情感。接着,诗中提到“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展现出和平时期的安宁与欢乐。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词句间的对仗与音韵的和谐,使得诗意更加深邃。通过对西蕃使者的记述,诗人传达出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珍视,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出凤凰池:引导读者进入美好的场景,象征着出发的吉祥。
- 京师阳春晚:暗示京城的春天已接近尾声,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圣朝尚边策:强调朝廷的明智与远见,关注国家的边疆安全。
- 诏谕兵戈偃:表达了和平的期待,渴望战争的结束。
- 拜手明光殿:使者向皇帝行礼,体现出对权威的尊重。
- 摇心上林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中充满了希望。
- 种落逾青羌:提到羌族,表现出边疆的复杂与多样性。
- 关山度赤坂:描绘艰险的旅程,显示出使者的决心与勇气。
- 疆场及无事:描绘和平的状态,传达出安宁的生活。
- 雅歌而餐饭:表现出和平时期的悠闲与快乐。
- 宁独锡和戎:强调不仅仅是给予和平,更有更深的意义。
- 更当封定远:期待长久的和平与稳定,展现出政治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对仗工整。
- 比喻:“凤凰池”象征美好,带有神话色彩。
- 拟人:心灵的摇动,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渴望和平与安定,通过使者的旅程与朝廷的期望展现出对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池: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 明光殿:象征权威与尊贵。
- 上林苑:象征富贵与欢愉。
- 青羌:象征边疆民族的多样性。
- 赤坂:象征艰险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凰池”象征什么?
A. 吉祥与繁荣
B. 冷漠与孤独
C. 战争与纷争 -
“拜手明光殿”中的“明光殿”是指什么?
A. 一个花园
B. 皇宫的一部分
C. 使者的住所 -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希望与和平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表达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忧愁的情感,与杜审言的和平愿望形成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关注边疆的情感,但更加注重个人情怀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审言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为对《送和西蕃使》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