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梅寒雀图
作者: 王恽 〔元代〕
长记扁舟过武夷,
仙家梅竹满清溪。
山禽尽日怜幽致,
争拣寒枝趁晚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起我乘小舟经过武夷山时的情景,那里的梅花和竹子在清澈的溪水旁生长。山中鸟儿整天在幽静的环境中徘徊,争着要在寒冷的树枝上栖息,直到傍晚。
注释
- 长记:长久记得。
- 扁舟:小舟。
- 武夷:地名,指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仙家: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形容环境清幽。
- 梅竹:梅花和竹子,象征高洁。
- 山禽:山中的鸟类。
- 尽日:整天。
- 怜幽致:怜爱幽静而精致的环境。
- 争拣:争着挑选。
- 寒枝:寒冷的树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子渊,号澄江,生于南宋末年,富有文人气质,擅长山水诗及古风。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游览武夷山时,受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环境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疏梅寒雀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中的“扁舟”与“梅竹”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人以小舟为引,展开了对美景的回忆。武夷山的梅竹,既是具体的自然景物,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清雅高洁。
“山禽尽日怜幽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怀,山中鸟儿在幽静的环境中栖息,体现出一种宁静和和谐,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一句“争拣寒枝趁晚栖”则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鸟儿在寒冷的树枝上寻找栖息之处,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增加了整首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思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记扁舟过武夷:开篇即抒发怀旧之情,扁舟象征自由与悠然,武夷山则是诗人心中美好的记忆。
- 仙家梅竹满清溪: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梅竹的生长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山禽尽日怜幽致:山中的鸟类在幽静中徘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争拣寒枝趁晚栖:生动描绘鸟儿栖息的情景,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家”比作理想的居所,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鸟儿“怜幽致”,赋予动物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梅竹”与“寒枝”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反映出元代文人追求清雅、宁静的思想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流动。
- 梅竹:象征高洁与品格。
- 寒枝: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生存的环境。
- 山禽:象征自然的生灵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游览哪个地方时写下了《疏梅寒雀图》? A. 武夷山
B. 黄山
C. 泰山 -
诗中提到的“寒枝”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树枝
B. 寒冷的树枝
C. 干枯的树枝 -
诗中山禽“尽日怜幽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群的厌倦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疏梅寒雀图》与王维的《鹿柴》,二者均以自然为题材,前者侧重于梅竹与鸟类的生动描绘,后者则注重山水的静谧与空灵。两者共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前者更为细腻生动,后者则更加简约含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山水诗传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