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春帖子》

时间: 2025-01-14 13:49:03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

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午春帖子
作者:姜夔 〔宋代〕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
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窗前,日复一日地琢磨着细致的诗文,却感到惆怅,因为这样的良辰美景难得相逢。二十五根弦的琴声无人识得,只有那淡黄的杨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1. 雕虫:指精细的诗文,含有雕刻虫子之意,形容细致的工艺。
  2.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与失落。
  3. 明时:指美好的时光或良辰。
  4. 二十五弦:指古琴,通常有二十五根弦。
  5. 淡黄:形容颜色,指春天的杨柳刚发芽,颜色柔和。
  6. 舞春风:形容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的情景。

典故解析:

  • 二十五弦:在古代,琴的弦数和其所能发出的音色密切相关,二十五弦琴在古典音乐中被视为一种高雅的乐器,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尤以“词中之词”著称。他的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姜夔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破家亡,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戊午春帖子》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开篇“晴窗日日拟雕虫”,字面上看似在描述日常生活的平淡,实则隐含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时光在阳光下流逝,日复一日的创作仿佛在雕刻着生命的细节,但这种细致的追求却与内心的孤独相伴。

“惆怅明时不易逢”一句,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感叹良辰美景难得,而自己却在此时感到孤独和失落。接着的“二十五弦人不识”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尽管他拥有音乐的才华,然而却无人识得,似乎在呼唤对自己艺术的认可。最后一句“淡黄杨柳舞春风”则带来了一丝生动的景象,杨柳随风摇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暗示虽然时光短暂,但依然有美好存在。

整首诗中,姜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变化,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窗日日拟雕虫:在阳光明媚的窗前,每天都在思索精致的诗文。
  2. 惆怅明时不易逢:感到惆怅,因为这样的美好时光不容易相遇。
  3. 二十五弦人不识:二十五弦的琴声无人能懂。
  4. 淡黄杨柳舞春风:淡黄色的杨柳在春风中轻盈摇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文比作“雕虫”,形象生动。
  • 拟人:杨柳似乎在“舞”,强调春天的生机。
  • 对仗:诗句之间有着工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慨,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对认可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晴窗:象征明亮的心情和清澈的思考。
  2. 雕虫:代表着艺术创作的细致与艰辛。
  3.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晴窗:象征着希望与思考的空间。
  • 雕虫:暗示文人对精致艺术的追求及其孤独感。
  • 杨柳:代表生命的延续与春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孤独感? A. 明时
    B. 杨柳
    C. 雕虫
    D. 春风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是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错)

答案:

  1. C
  2. 二十五弦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姜夔:两位词人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清照的词更多关注个人情感,而姜夔则更注重自然意象与创作心境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