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白话文翻译
尊贵的客人钩起帘子观看御街,
市中珍奇的物品一应俱全。
帘前的花架旁没有行人经过,
没有金钱就不愿意回头。
注释
- 贵客:指尊贵的客人。
- 钩帘:用钩子将帘子钩起,表示观看。
- 御街:指皇帝所走的街道,象征繁华。
- 珍品:指稀有的珍贵物品。
- 帘前:帘子前面。
- 花架:装饰花的架子。
- 无行路:没有路人经过。
- 不得金钱:没有金钱的意思。
- 不肯回:不愿意转身离去。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御街”常与皇权、繁华的市井生活相关联,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诗中的“贵客”与“珍品”则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权贵身份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词、诗,尤以词名重于时。他的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观灯口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之时,灯会成为人们重要的文化活动。姜夔在此背景下,通过观察市井生活,表达了对繁华的感慨与对物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市集景象。诗中“贵客钩帘看御街”开篇便设定了尊贵的身份,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市中珍品一”来强调市场的繁荣与物资的丰富,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富庶。诗的最后两句则在繁华中透出一丝冷清与失落,尤其是“帘前花架无行路”,让人感受到一抹孤独和无奈,似乎在暗示即便物质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显得稀缺。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深入探讨了繁华背后的孤独感,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贵客钩帘看御街:
- 描绘了一个高贵的客人,钩起帘子观看热闹的御街,体现出一种优雅和享受。
-
市中珍品一:
- 表达出市集中的珍稀物品,暗示着繁荣的商业环境。
-
帘前花架无行路:
- 帘前的花架旁边没有行人经过,暗示了一种孤独感,尽管市集繁华却显得冷清。
-
不得金钱不肯回:
- 表达了物质与金钱的重要性,没有金钱似乎就没有人愿意参与或停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贵客”、“珍品”、“花架”等意象传达了繁华与孤独的对比。
- 反衬:繁华的市集与帘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物质的丰富与内心的空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繁华背后的孤独感的探讨。诗人通过描绘市集的富裕与冷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意象分析
- 贵客:象征身份和地位。
- 御街:象征权力和繁华。
- 珍品:代表物质富裕。
- 花架:暗示美好与孤独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贵客钩帘看御街”中“贵客”意指: A. 平民
B. 身份尊贵的人
C. 商人
D. 游客 -
“帘前花架无行路”表达的情感是: A. 热闹
B. 孤独
C. 欢乐
D. 失落 -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探讨: A. 物质的丰富
B. 权力的象征
C. 繁华与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姜夔《观灯口号》与苏轼《水调歌头》对比:
- 主题:姜夔关注市井繁华与孤独感,苏轼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 风格:姜夔细腻入微,苏轼豪放洒脱。
- 情感基调:姜夔的诗中透出一丝失落,苏轼则是抒发对生活的洒脱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姜夔传》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