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生写竹》
时间: 2025-01-19 14:05: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张生写竹
作者: 王绂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
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
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朋友张生,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展现出超凡的气质。张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对清雅的事物情有独钟,特意来请我为他写竹子。我此时正被世俗所困,心中充满烦闷,久未动笔,砚台已破,笔也磨秃。看到他的热切请求,我深感怜惜,便勉力为他扫去新绿。张生能够理解我的心意,和他相处必定会有益。希望我们能一起切磋琢磨,也请他来歌唱淇澳的美丽。
注释
- 青衿:指书生,青色的衣衫象征清白和志向。
- 莹如玉:形容张生的品格高洁。
- 清事:指高雅的事物。
- 困尘途:指被世俗烦恼所困扰。
- 翰墨:指书法和绘画的工具。
- 砚破笔已秃:暗示久未作画,工具已损坏。
- 扫新绿:比喻为张生创作竹子的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绂(约1490—1561),字子华,号山人,明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特别擅长写竹、梅、兰等清雅意象,展现出高洁的品格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绂晚年,他回顾自己与张生的友情,感慨年轻人的志向与热情,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鼓励。王绂在世俗纷扰中,仍渴望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清雅。
诗歌鉴赏
《为张生写竹》是一首充满温情与鼓励的诗。通过对张生的描写,王绂展现出对年轻人的欣赏与期望。诗中“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一句,揭示了张生的非凡气质,表现出王绂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鼓励。
诗人自述“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这句道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困扰,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艺术创作的渴望。接下来的“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创作状态,表达了对创作的久违感和对友人请求的感动。
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意象,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人的关心。最后两句“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不仅是对友情的呼唤,更是对艺术追求的共同向往,展现了诗人与张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提到张生年轻,但气质非凡,超越了常人。
- 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书生气质,品德高尚。
-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张生喜欢清雅的事物,特意请求诗人写竹。
-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诗人自述当下的烦恼与困扰。
-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长时间未作画,工具也已破损。
-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对张生的热切请求感到怜惜,愿意为他创作。
-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张生能够理解我,交流必定有益。
- 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期望与张生共同探讨艺术,也邀请他歌唱淇澳的美景。
修辞手法
诗中多用对偶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如“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这句对仗工整,生动描绘了诗人久未创作的状态。通过具体的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欣赏与鼓励,强调了友谊和艺术追求的重要性。通过描绘竹子,传达了诗人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寓意清雅的生活追求。
- 青衿:象征知识与志向,代表书生的清白与理想。
- 翰墨:象征艺术创作,反映诗人对书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绂在诗中对张生的评价是什么? A. 年纪小,气质平凡
B. 年纪小,气质非凡
C. 年纪大,气质平凡
D. 年纪大,气质非凡 -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创作频繁
B. 久未创作
C. 热衷于世俗
D. 工具完好 -
诗中提到的“淇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竹子
B. 一处美丽的地方
C. 一位诗人
D. 一本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by 郭沫若:同样以竹子为意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梅花》by 王安石:以梅花的高洁象征理想与志向,风格清雅。
诗词对比
王绂的《为张生写竹》与王安石的《梅花》均以自然意象传达高洁的情操,但《为张生写竹》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鼓励,而《梅花》则更强调个人的理想与奋斗。两者都展现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但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绂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