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里黄杨》
时间: 2025-01-14 19:5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盆里黄杨 作者: 王绂 〔明代〕
黄杨乃嘉植,岷蜀多产之。
乔柯起百尺,小干犹拱围。
作器不沾垢,栉具尤其宜。
故人有好事,全株远相遗。
厥高仅盈咫,径不踰分釐。
置之苜蓿丛,何繇别奇姿。
况兹种来久,十易寒暑时。
颜色固自好,长茂何迟迟。
赋性恐或异,雨露宁有私。
曾闻厄于闰,此理疑见欺。
水土托盆盎,滋养良可知。
嗟予久寂寞,对此心神怡。
亲之若宾友,爱护如婴儿。
清昼置书几,良宵露阶墀。
时时为灌洒,元气犹淋漓。
丛叶蔼芳润,孤根尚撑支。
愿言保贞操,与世相推移。
材良召斤斧,曷用昂霄为。
唯应处岩壑,庶可全天资。
白话文翻译
黄杨树是珍贵的植物,主要生长在岷山和蜀地。
它的树冠可以长到百尺高,小树干却仍然环绕着生长。
制作器物时不沾尘垢,梳子等器具尤为合适。
我的好友有个好习惯,将整棵树远远传递。
这树的高度仅有一尺,直径也不过分厘。
把它放在苜蓿丛中,何必特别去欣赏它的姿态。
更何况这种树种植已久,经历过十个寒暑的轮回。
它的颜色本身就很美丽,长势也并不慢。
赋予它的性格恐怕有所不同,雨露又怎么会有私心。
曾听说在闰年有厄运,这个道理让我怀疑。
水土在盆中滋养,生长的好处自然可见。
我长久以来感到寂寞,对着它内心感到愉悦。
像朋友一样亲近它,像婴儿一样爱护它。
白天摆放书桌,晚上在台阶上露天。
时常为它灌溉,生机依然旺盛。
丛叶茂盛而芬芳,孤根依旧支撑。
我希望它能保持贞操,随着世情的变化而不移。
好的材料只需要斧子来召唤,何必向高空飞去。
它应当生长在岩壑之中,这样才能展现它的天资。
注释
- 黄杨:一种常绿灌木,木材坚韧,常用作工艺品。
- 岷蜀:指岷山和四川地区。
- 乔柯:高大的树冠。
- 不沾垢:形容制作的器具干净。
- 全株远相遗:指把整棵树送给别人,流传远方。
- 盈咫:一尺的高度。
- 苜蓿丛:一种植物,象征生机。
- 贞操:保持纯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绂(约1560-1620),明代诗人,字景升,号元白,生于浙江,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与心灵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绂晚年,表达了他对盆栽黄杨的喜爱与细心呵护的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关注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盆里黄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盆栽黄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透过对黄杨这一植物的细致刻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中,王绂将黄杨视为朋友,亲近而爱护,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珍视。他描述黄杨的生长特点,以及在苜蓿丛中生存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增强了其自然美。诗人不仅仅是对植株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繁忙的日常中,能够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黄杨与自己内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抒发了对孤独的反思。在这一点上,黄杨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杨乃嘉植:开篇即指出黄杨的珍贵与美好,设定了全诗的基调。
- 乔柯起百尺:描绘了黄杨的高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作器不沾垢:强调了黄杨的实用性,提升了其文化价值。
- 故人有好事:引入了人际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杨比作朋友,增强了情感深度。
- 拟人:赋予黄杨人性化特征,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清昼置书几,良宵露阶墀”,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体现了诗人对黄杨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寻求宁静与满足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杨:象征着坚韧与宁静。
- 苜蓿丛: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杨主要生长在哪里?
- A. 北方
- B. 岷山和蜀地
- C. 海边
-
诗人如何看待黄杨?
- A. 厌恶
- B. 亲近如友
-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贞操”是指什么?
- A. 纯洁的品质
- B. 物质财富
- C. 身体健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绂的《盆里黄杨》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可见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王绂更倾向于情感寄托,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孤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绂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