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古坟诗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原文展示:
短墙摧倒树欹斜,
碧斋开满地花。
马鬣就荒无认处,
墓臆碑在野人家。
白话文翻译:
短墙已经倒塌,树木也倾斜,
青碧的草堂里开满了花。
马鬣丢弃在荒野无人认得,
墓碑孤零零地立在村民的家旁。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墙:指矮墙,可能是围绕墓地或房屋的墙。
- 摧倒:倒塌,形容墙体的残破。
- 欹斜:倾斜的状态。
- 碧斋:青色的房屋,象征着生机与自然。
- 马鬣:马的鬃毛,这里指代荒野中的遗物。
- 墓臆碑:指墓碑,臆代表墓的内外部。
- 野人家:乡村的普通人家。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荒废的景象,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对古旧墓地的感悟,可能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事变迁的哲理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歌鉴赏:
《古坟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墓地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深刻感受。短墙的倒塌和倾斜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中的“碧斋开满地花”,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即使在荒废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生命的美好。诗最后提到的“墓臆碑在野人家”,则是对人类记忆的强调,虽然墓碑孤立无援,但它承载着曾经的故事与情感,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荒凉与破败,另一方面则是花开的生机,展现了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无常。通过这一景象,诗人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历史流逝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墙摧倒树欹斜:短墙的倒塌与树木的倾斜,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表达了对环境衰败的感慨。
- 碧斋开满地花:青碧的草堂中开满花朵,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 马鬣就荒无认处:马鬣的遗留,反映出曾经的繁荣已逝,现已无人问津。
- 墓臆碑在野人家:墓碑孤立于村民家旁,传达了人类与历史的关系,显现出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比:荒凉的墓地与花开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象征:墓碑象征着记忆与历史,短墙和树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类在历史与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强调了生命的美好与顽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墙:象征着人类的脆弱与无常。
- 树:生命的象征,倾斜则暗示着遭受的摧残。
- 花: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
- 马鬣:往昔的遗物,代表着逝去的岁月。
- 墓碑:对历史的承载,传递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坟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端臣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碧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座青色的房屋
- C. 一种树木
-
诗中描绘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特征?
- A. 繁荣与热闹
- B. 荒凉与破败
- C. 宁静与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自然与人生的哲思。杜甫的沉重与周端臣的淡然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更为细腻,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均有不同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