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波娇鬓袅。中隐堂前人意好。不奈春何。拚却轻寒透薄罗。翦梅新曲。欲断还联三叠促。围坐风流。饶我尊前第一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女子轻盈的身姿如波浪般柔美,头发飘逸。她在堂前隐约可见,似乎心情很好。然而,面对春天的温暖,内心却有些无奈,尽管她努力抵御透过薄纱的凉意。她弹奏着新曲,似乎想要截断那些缠绵的情思,但又不得不与之纠缠在一起。围坐在一起的朋友们,争相在尊前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欢愉的时光。
注释:
- 波娇:形容女子如波浪般柔美。
- 鬓袅:头发轻盈飘动。
- 不奈春何:无奈于春天的到来。
- 轻寒透薄罗:轻微的寒意透过薄纱衣物。
- 翦梅新曲:弹奏新编的梅花曲。
- 欲断还联:想要断绝却又难以割舍的情感。
- 三叠促:三次催促。
- 围坐风流: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气氛轻松愉快。
- 尊前第一筹:在酒杯前争相举杯。
典故解析:
“翦梅”源于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喜爱,梅花常象征高洁和坚韧;“春”在诗中常常与情感、生命的勃发相联系,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谷,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为题材,擅长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替阶段。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场景,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范成大展现了春日温暖的氛围,以及人们在这样美好时光中所感受到的欢愉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波娇鬓袅”形象地描绘出女子轻盈的姿态,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接着,诗中通过“中隐堂前人意好”表达出女子的心情,似乎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的心情也随之愉悦,但“奈春何”的无奈,揭示了她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拚却轻寒透薄罗”是诗中极具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女子对轻寒的抵御,展现了她在温暖春日中依然感受到的些许凉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也是对情感的隐喻。随后的“翦梅新曲”,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女子在此时此刻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欲断还联”的纠结则体现了情感的复杂,仿佛在诉说着无法割舍的牵挂。
最后两句“围坐风流,饶我尊前第一筹”更是将整首词推向高潮,尽情享受的朋友们,仿佛在争夺着美好时光的象征,这不仅是对酒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词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生命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娇鬓袅:描绘女子的姿态,展现出她的柔美与灵动。
- 中隐堂前人意好:女子在堂前隐现,心情愉悦,暗示春天的影响。
- 不奈春何:面对春天的美好,内心却有些无奈,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
- 拚却轻寒透薄罗:尽管春天温暖,女子依然感受到轻微的寒意,暗示内心的矛盾。
- 翦梅新曲:描绘女子弹奏的新曲,展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 欲断还联三叠促:情感的纠结,表达出想要断绝却又难以割舍的情感。
- 围坐风流:朋友们围坐,气氛轻松愉快,展现人际关系的美好。
- 饶我尊前第一筹:在酒杯前争相举杯,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姿态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 拟人:春天似乎有情感,影响着人的心情。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纠结。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珍贵瞬间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梅:高洁、坚韧的象征,常与文人雅士相联系。
- 酒:象征着欢愉与人际间的温暖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波娇鬓袅”是形容什么的? A. 春天的景象
B. 女子的姿态
C. 酒的香味 -
“欲断还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悦
B. 无奈与纠结
C. 忍耐与放弃 -
诗中提到的“围坐风流”体现了什么? A. 朋友间的欢乐
B. 孤独的心情
C. 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展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苦涩。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范成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