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六》

时间: 2025-01-19 17:43:43

好花残,明镜缺。

厮守已三月。

情史改场,春事到鶗鴂。

伤心娇喘沈时,断霞明处,剩数语丁宁长诀。

泪空咽。

负心不斩男儿,天意复何说。

夜夜萧斋,啼遍杜鹃血。

从教焚砚椎琴,拗莲捣麝。

怎解得这重冤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其六
作者: 顾宪融

好花残,明镜缺。厮守已三月。
情史改场,春事到鶗鴂。
伤心娇喘沈时,断霞明处,
剩数语丁宁长诀。泪空咽。
负心不斩男儿,天意复何说。
夜夜萧斋,啼遍杜鹃血。
从教焚砚椎琴,拗莲捣麝。
怎解得这重冤结。

白话文翻译:

好的花已经凋谢,明亮的镜子也破碎了。我们已经相守三个月。
情感的历史已经改变,春天的事情又到了黄莺的季节。
伤心的娇喘在时光中沉没,断霞映照的地方,
只剩下几句情深的长别。泪水空咽。
负心的男子却未被斩断,这天意又能说什么呢?
夜夜在萧斋中,杜鹃啼声遍布,仿佛流血。
纵然让笔砚焚烧,琴声也要用力敲打,拗折莲花与麝香。
怎么能解开这深重的冤屈呢?

注释:

  • 好花残:美好的花朵已经凋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明镜缺:明亮的镜子破损了,暗示着失去的美好和清晰的回忆。
  • 情史改场:感情的历史已经改变,意味着感情的破裂。
  • 鶗鴂:黄莺,象征春天和爱情的到来。
  • 丁宁长诀:温柔的告别,情意绵绵。
  • 负心不斩男儿:对负心人的无奈与绝望。
  • 杜鹃血:杜鹃鸟的啼叫声象征着哀伤与无奈。
  • 焚砚椎琴:即使烧毁笔砚,打破琴弦,也无法解开心中的苦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宪融(1860-1919),字子云,号明月,晚号天马,近现代诗人,擅长词曲。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动荡、变革之际,顾宪融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其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顾宪融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失落与无奈。前两句以“好花残,明镜缺”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回忆的破碎。接下来的“情史改场,春事到鶗鴂”,则通过春天的到来与过往情感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失去爱情的强烈感受。

诗中反复提到的“泪空咽”与“负心不斩男儿”,无不流露出对负心人深深的失望与悲伤。后半部分对杜鹃的描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杜鹃的啼鸣成了心灵的写照,象征着无尽的哀愁与痛苦。最后一句“怎解得这重冤结”,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花残,明镜缺”: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失去的爱情。
  • “厮守已三月”:指两人相守的时间,表明感情的深厚。
  • “情史改场,春事到鶗鴂”:情感的变化与春天的到来形成对比,暗示新的开始与旧情的结束。
  • “伤心娇喘沈时”:描绘因失恋而产生的悲伤与失落。
  • “断霞明处,剩数语丁宁长诀”:在美好回忆的断裂中,留下最后的告别。
  • “泪空咽”:表达无法释怀的悲伤。
  • “负心不斩男儿,天意复何说”:对负心人的无奈与对命运的质疑。
  • “夜夜萧斋,啼遍杜鹃血”:杜鹃啼叫,象征着心中的痛苦。
  • “从教焚砚椎琴,拗莲捣麝”:即使将心爱的东西毁坏,也无法解开心中的苦。
  • “怎解得这重冤结”:对情感纠葛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和镜子比作爱情与回忆,象征美好的流逝。
  • 拟人:杜鹃啼叫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内心的伤感。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无奈,表现了人对命运的质疑和对失去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爱情。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失去的清晰。
  • 杜鹃:象征悲伤与无奈。
  • :象征内心的共鸣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好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友情
    • C. 自然风景
  2. “负心不斩男儿”表达了作者对谁的感情?

    • A. 负心人
    • B. 朋友
    • C. 家人
  3. “夜夜萧斋,啼遍杜鹃血”中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悲伤的情感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顾宪融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顾宪融更着重于失去的痛苦,李清照则在怀念中流露出对过往的依恋。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对比分析。